洛洛媽:海默老師你好,按理說小寶寶缺乏安全感,依賴大人我能理解,
可我家寶寶都三歲了還天天一看到陌生人就害怕,晚上怕黑不敢一個人睡覺,
出門在外走哪都拽著我們衣服,種種行為都說明這孩子膽小。
我想知道孩子膽小的毛病和什麼有關?有沒有什麼破解之法?
胡海默老師支招
什麼是膽小哪?
我查到的定義是:指人的(心理狀態)過於害怕有威懾力的事物而(不敢與面對現實)不能自拔,做事畏縮、顧及。
表現為:怕黑、怕敲門、依賴父母、怕大聲、不愛與人交流、不和陌生人玩、恐高等等。
膽小的孩子,背後是一顆羞怯、缺乏自信、懦弱的心在起作用。所以,如果孩子一直都處於非常膽小的狀態,還是非常有必要正面分析一下,形成的原因,以及怎樣幫助孩子打破羞怯、建立自信、獲得勇氣的!

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的膽小哪?
1、經常嚇唬孩子的家庭
過去老人帶孩子,常常講的一句嚇唬小孩的話,不聽話就讓壞人把你帶跑,或者不聽話就讓狼把你叼走!
這種經常被嚇唬長大的孩子,內心就會埋下這種莫名恐懼的種子,雖然長大以後知道那是開玩笑的說法,但是那種恐懼的情緒是留在了心裡。
2、經常訓斥、嚴重的打罵孩子
我們之前講過,經常訓斥或者打罵孩子的,孩子非常容易形成兩種發展方向,一方面就是懦弱,膽小。另一方面是暴力,撒謊。
3、過分溺愛
凡事都代替孩子,不給孩子自己接觸,鍛煉新事物的機會,也會導致孩子缺乏勇氣面對新事物,而產生懦弱膽小的傾向。
4、家庭有意識的灌輸了卑微的心態
過去常聽到有家長教育孩子說,咱們家沒錢沒權,你在外面不要惹事情,少和人爭執,吃點虧就吃點虧!用這樣的調調教育孩子,非常容易導致孩子內心的自卑,進而沒了自信,變得膽小!
搞清楚這幾個原因,其實就已經知道怎麼對症下藥,幫助孩子變得敢於挑戰了!
這里特別強調,不是說要讓孩子變得敢於挑戰,就是硬生生的把孩子扔進他已經感到恐懼的環境裡面去,把這看做是鍛煉,這不但不合適,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克服孩子“膽小”的四個步驟
1 要營造一個愛意濃濃的家庭環境,是第一步要做的。
家人相互之間和睦相處,經常一起出遊,一起玩兒,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給孩子創造很多機會,學習唱歌、畫畫、跳舞等等,按照孩子的自由意志選擇興趣愛好,通過愛好和小朋友有更多的接觸機會,逐步的化解孩子內心的膽怯。
對於恐嚇孩子,打罵,訓斥孩子的行為更是要堅決杜絕的!

2 鼓勵孩子和其他的小伙伴兒一起玩兒。
陌生人會讓孩子感到不安,感到害怕,但是同齡的小朋友之間,這種害怕會弱很多,所以,盡可能的創造機會讓小朋友之間一起玩兒。
3 鼓勵孩子維護自己的權益。
要教會孩子在面對壓力,面對挑釁,面對不公正待遇的時候,怎樣通過安全,有效的渠道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不是懦弱,自卑的一味退讓,而是要積極的爭取維護自己的權益。
但是,這首先是要在家庭裡創造出一個有規則且平等的氛圍,這樣的話,孩子維權的意識就會內化在心裡。
4 建立自信需更多的讚賞和鼓勵。
之前我們分享過了怎樣讚賞孩子,怎樣在不經意間的讚賞孩子,才最有用。
這種讚賞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重要武器。尤其是當孩子到4歲以上的時候,更加需要得到爸爸的讚賞和肯定,這對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意義重大!
推薦閱讀有關心理營養的文章。
整篇看下來,其實要想戰勝膽小的問題,還是要依循科學育兒理念來教育孩子。育兒即育己!愛、自由、規則、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