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人性猶如璞玉,須時光的浸染,須掌紋指尖徐徐地盤玩,慢條斯理地抹去石頭本身的銳氣,
傲氣,直至玉石變得柔和,沁出幽幽的妙光。
經過泥土千年塵封的玉石,價格高昂,除了精細的雕工,更多是依賴於淳樸幽眇的色澤。
玉石的柔美何嘗不是心靈的韜光。
與人情練達的老者煮茗閒談,感覺經歷了時光淘洗的老人有一種純樸的“鈍感”——
一種閒逸,秋水長空的氣息。
內心隨之澄澈如明鏡。
讀有深度的文字,看似結構鬆散,有如信手拈來,實則智慧卓爾,無一不是字字珠璣、細細斟酌。
讀後每每氣定神閒,安之若素。
尋求篤厚的訣竅,正如燒水的茶壺:
水在咕嚕、咕嚕,壺身劇烈顫抖,你瞧,壺蓋都快攤開了;
再過會,水壺次第悄無聲息,於是,水才真正沸了。
沸水不喧嘩,志士不聒噪,飽學之士不炫技,誠然如此。亦是生命真諦。
寫作時,往往要事先走出屋子,走到空曠的天底下,沐一陣陽光,採擷幾縷微風,
繼而,深吸吐上幾口空靈之氣。
浮心燥氣次第溶解,稀釋寡味,回到書案,用心貼在心房上,感覺此時此刻的脈搏平穩。
想起古人吟詩作畫,要先經過一番細細研磨,
除了單純的磨墨,更多的或許是為了營造一種安詳超逸的境界,不至於倉皇下筆,弄巧成拙。
年輕人,血氣方剛,一心有所作為,然而往往莽撞、貿然行動,最後事倍功半。
青年人想做事固然可嘉,但是切戒想到哪,做到哪,做事虎頭蛇尾。
與此同時,不要過度沉浸於昨天的失利和痛苦,不要太計較現在一城一池的得失,
而要平心靜氣地分析格局,做到優於昨天的自己。
不論從事什麼工作,從事何種行業,要想晉升,要想獲得提拔,必不可少要提升修為。
要獲得精神上的昇華,務必要從修身養性務起。
修身從修心上下手,修一顆不受紛擾所擾,對誘惑執迷之心;
養性須從養神開始,養神如養花,必備一方淨土,一勺清泉。
在清泉的陶冶下尋覓超逸脫俗,從泥土芬芳中汲取豁然達觀。
於是乎,在心靈的原野上放牧性情,擺脫被禁錮豢養的懦弱,
才能培育出一株心有天地,清新高潔的惠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