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媽媽說: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煩惱,就是幫了別人十次忙,拒絕了一次,自己就成了壞人。
你幫了他十次,他覺得理所應當,這意味著你已經沒有反駁的權利了。
你再拒絕,你就是惡人。
相反,你一開始就立了人設,亮出了原則,
你偶爾幫別人一次,你就是天使,你就是無敵大好人。
所有習慣性當老好人,是一種病。這種病一定不能再傳染給孩子。
我們在教育孩子成為樂於分享、懂得包容、乖巧聽話的“好孩子”的時候,
千萬別忘了,學會說“No”更重要!
因為很多時候,不讓別人失望或難過的結果,往往是自己難過;
與其為難自己,不如學會拒絕別人。
前幾天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說她在和孩子晚上的臥談中聽孩子說道:
“媽媽,今天曼曼不想分享她的玩具,樂樂就說她sei pi(陝西話'小氣'的意思),
可明明她只是不願意分享啊,不能說她sei pi,他們是不對的,你說是吧?”
朋友我當時聽完孩子的這句話後,心裡一陣狂喜。
連忙說:“對!寶寶說的很對!不想分享不一定就是小氣。”
聽朋友這樣說,小姑娘滿意地笑了。
朋友說幸好她一直沒有強迫孩子去分享,而我們大人往往沒有小孩子通透,
常常會因為面子、和氣、不好意思等,
不懂得去拒絕別人,最終要麼自己很累,要麼傷了面子又傷裡子。
我們可以教孩子學會分享,但前提是在孩子自願,公平,和諧的前提下。
孩子有權利捍衛自己的物權,而家長也不能隨意的將孩子的物品給別人。
要不要分享交給孩子自己去選擇,因為玩具是孩子的,
別再用大人的強權要求孩子去“分享”,這樣的行為和“搶奪”沒什麼區別。
分享美德對孩子是很好的教養,但忽略了分享的本質,那麼孩子感受到的只是分享帶來的傷害,並非是快樂。
1. 教會孩子勇敢堅定地說“不”我們一直告訴孩子要學會包容,但對一些讓人不舒服的行為,一定要教會他勇敢堅定地說“不”。
一天,兒子和一個大他3歲的哥哥一起玩,這個哥哥極其熱情和強勢,一把抱著兒子,緊緊勒著他的脖子,拖著他去到處跑。
看得出來兒子挺不舒服的,但是孩子間的遊戲,我一向不太乾預,讓他學會獨立面對。
後來,就算拿著哥哥給的棒棒糖,兒子依然非常困擾,回到家,
他認真地跟我說:“媽媽,我非常不喜歡哥哥這樣用力抱著我,我不想他再這樣了。”
我鄭重其事地對他說:“如果你不喜歡他這樣對待你的話,你就要明確地告訴他。哥哥,我不喜歡你這樣,我很不舒服。”
兒子猶猶豫豫:“我怕我這樣說了,他以後不和我一起玩了。”
我摸摸他的頭:“真正的朋友是不會讓你難過的。
所以,哥哥不會因此不和你一起玩的。
萬一他真的因此不和你玩了,也沒有關係。相比一個會傷害自己的朋友,保護自己更加重要。”
北京名校中關村二小的校園霸凌事件還在發酵,大家都在熱烈討論家長、學校應該怎麼保護孩子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對抗霸凌行為。
一定要告訴孩子,面對讓自己不舒服的行為時,要第一時間堅定地說“不”。有時候,一味地容忍,不一定會收穫對等的理解,有可能換來的是,更加有恃無恐的惡劣對待。
2. 允許、鼓勵孩子對權威說“不”我們一直告訴孩子要聽長輩的話、老師的話,但別忘了也要允許、甚至鼓勵他堅持自己的意見。
兒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畫畫。每次老師同時教幾個小朋友畫畫,結果都是其他小朋友的畫都是相似的,只有他的畫和別人大相徑庭。不是圖案本身不一樣,就是配色很獨特。
我問老師為什麼,老師說:“每次他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我們畫一個溜冰的機器人。我告訴他們要給機器人畫上牙齒,其他小朋友都畫了一排牙齒。只有他畫了一顆牙齒,他說,我畫的機器人年紀大了,牙齒都掉光了。”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但我從不批評他,或者要求他照著老師的樣子學,有時甚至還表揚他的創意實在太棒了。幸好,他的繪畫老師非常的開明,允許甚至縱容他的“肆意妄為”。
的確,剛開始的時候,他“自由發揮”的結果往往是一團糟。還好我們有耐心,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看到了“給他自由”效果。
現在,他的畫已經初具“個人風格”,經常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配色也非常漂亮。
總能得到老師和其他家長的一致稱讚。
孩子還小,聽長輩的話、老師的話固然重要,因為他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
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允許、甚至鼓勵他對這些“權威”的話說“不”,
這是他開始獨立思考,走向獨立人格必經的一個過程。
無論是尊重孩子對分享說“不”,
教會他對寬容說“不”,
還是對權威的話說“不”,
目的都是相似的,都要讓他學會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態度和想法,
千萬不能因為對朋友、長輩和老師的“不好意思”,不會拒絕、一味地順從和服從,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迷失了自己、傷害了自己。
很多時候我不會拒絕別人
這讓我有時候覺得很累
有時候又覺得很委屈。。。
學會說“No”需要從小培養這是獨立的第一步也是必須學會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