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曾國藩寫給兒子的家信不僅表達了讀書改變一個人情操和價值觀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讀經典、要讀懂讀透的讀書方法。
知識性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更新,但思想性的東西、智慧性的東西,越經過時間的沉澱,就越有學習的價值。讀書要指導修身,還要能落實到生活中的行為改善。
>> 多讀書、多行動!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古文化帶領潮流,引發一代代豪人各盡風騷,就算信息的時代一樣阻止不了我們對書的熱愛。
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
有人說,讀書可以讓人進入另一個世界,實現一種虛擬的跨界,
縱使技術的潮流下,讀書和不讀書的境界還是天與地一樣的。
讀書,預見更好的自己。人在觀書,其實不如說在觀看自己,讓自己看見自己,改進自己。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千萬的大學學子在就業無限的壓力情況下,認為大學就是一張文憑,其實也不然,
在大學,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做事做人等等。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當然不是指你的容顏變得整容了,然而那種氣質卻是千差萬別的。
讀書是一種樂,就像旅行是一種癮,這兩種東西總能治愈你心裡某處若隱若現的小傷口。
有人說,讀書能夠讓你長時間忍耐寂寞一樣,讀書更多的也是一中樂趣。
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者,需虛心聽,通達理,不固陋陳舊,不偏執觀點。
一日不讀書,無人看得出;
一周不讀書,開始會爆粗;
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養成天天讀書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讀書學習是人類之始,傳承之徑,更為天下之最也不為過。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很多人都會談讀書的話題,
下面一起看看世界上其他地區和國家在讀書上的認識和付出的行動!
猶太人愛書。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
以色列有圖書館1000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個圖書館,僅450萬人口的以色列就有100萬人辦有借書證。在人均擁有圖書、出版社及讀書量上,以色列居世界第一。
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嚴肅地告訴他:書裡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
嚴謹的國際閱讀率比較研究顯示,
法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8.4本,韓國約為11本,日本在8.4-8.5本之間。
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
而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
在德國的大街上,腋下夾著一本書,目光祥和,舉止優雅,慢悠悠行走的,
既有白髮老者,又有高挑美女,還有身著藍色工裝的技工。
德國的產品讓世界服氣,產品來自科技,科技來自讀書。
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
只要付出一個漢堡的錢,便可以得到一個作者在那段歲月所有的心思與時間。所以,多看書,多讀書。來源: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