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一場旅程,有山窮水復的困頓,亦有柳暗花明的驚奇。
過程中的負面情緒只是對生命的浪費,
中國人說,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這不是中庸,卻是紮紮實實的生活態度。
要從眷戀往事的情緒中抽離出來而滿懷對未來的憧憬,
不是只要擁有樂觀態度這麼簡單,而是具備對生命的熱情和熱愛。

歌德從一次刻骨銘心戀愛里抽離,又能很快地在另一段戀愛的汲取熱烈的快樂,
他覺得人生應該像河流一樣自然而然的流淌著。
儒釋道對生命的理解,
在生死觀上皆具智慧,總體講是一種自然和超越的態度,
儒家認為生命價值在於德性,以及人事物的成就與和諧;
道家認為生命價值在於道性,在於生命本真的回復與保全,人事物上只是隨順調適而已;
佛家則以生命的根本價值在於超越與解脫,人事物上以般若智滌蕩超越而已。

儒釋道之人生價值論各有偏重和擅長,相互補充。南懷瑾曾說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福禍相依也好,永遠保持對生命的執著也好,以浪漫或務實的態度對待生命也好,
都不過是在我們預知生命短暫的情況下,探索生命質量的方式和途徑。
不論你是學者還是老農民,你是五零後還是九零後,
大家都在做著同一件事: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價值和質量!
大家找到的東西一樣嗎?
答案是不言自明、顯而易見的。
你看世界的立場、角度、態度、視野、信息量,就是你生命的質量。

其實人的成熟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對生存的一種價值取向,說白了走路總會磕倒,
一種是爬不起來了,一種是爬起來罵,
一種是爬起來笑著向前走。
後者我們認為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真正的成熟也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