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潛能的良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轉化為癌。
但並不是說,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癌,癌也不是都來自癌前病變。
常見的癌前病變
(1)粘膜白斑:常見於口腔、外陰等處粘膜。由於鱗狀上皮的過度增生和過度角化並有一定異型性,長期不愈可轉變為鱗狀細胞癌。
(2)慢性子宮頸炎伴宮頸糜爛:這是婦科常見疾患,是在慢性宮頸炎基礎上,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來自子宮頸管內膜的單層柱狀上皮取代,可以轉變為宮頸鱗狀細胞癌。
(3)直腸、結腸的腺瘤性息肉:單發、多發均可發生癌變,有家族史的多發者,更易發生癌變。
(4) 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常因內分泌失調引起,伴有導管內乳頭狀增生者易發生癌變。
(5)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粘膜上皮的腸上皮化生可發生癌變。慢性胃潰瘍長期不愈,也可發生癌變,其癌變率大約為1%。
(6)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反复潰瘍和粘膜增生的基礎上可發生結腸腺癌。
(7)皮膚慢性潰瘍:經久不癒的皮膚潰瘍和瘻管特別是小腿慢性潰瘍可發生鱗狀上皮增生,易癌變。
(8)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相當一部分可進一步進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癌前病變等於癌?
癌前病變演化為癌的機率僅3%左右
癌前病變與“癌”字掛鉤,難免會被認定二者之間存在某種親屬關係,
事實上,癌前病變一個癌細胞都沒有,和癌症早期徵兆也非同一概念。
癌前病變是一個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具有不穩定性。
像一些良性病變,如果早期予以乾預治療,則病情可逆,
若是得不到有效控制,則有可能往癌症的方向發展。但這個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們熟知的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腸息肉等等,這些都與胃癌相關,但它們真正演化為癌的可能性卻只有2%-3%。” 廖振爾教授打比喻說,“像癌症的基因檢測一樣,我們可以預測受檢對象的患癌風險,但即便測出高達80%的患癌機率,我們也無法確定癌症是否會真的發生,癌前病變和癌症並不能劃上等號。”
發現癌前病變能及早阻斷患癌之路
或許有人會認為既然癌前病變與癌症相距甚遠,那又何苦冠上“癌前”讓人膽戰心驚?其實,就如我們不能肯定癌前病變的未來就是癌症一樣,我們也無法排除它會最終走向癌症的可能性,界定癌前病變並予以積極治療可以最大程度規避患癌風險。
癌前病變可終止發展
“我們要做的就是阻止癌前病變前行。”廖教授強調,“癌前病變通過醫療干預是可以逆轉的,確切表述應該是積極治療可將病變終止在某一狀態,使其不會往惡性腫瘤的方向發展。”
例如萎縮性胃炎,如果患者只屬淺表性胃炎,一般僅給予飲食及生活方式的指導,或已是處於中度階段,則會添加保護胃粘膜的藥物。但若發展到重度萎縮性胃炎,甚至出現異性增生,此時則應該提高警惕,除了相應的藥物干預之外,還應每3個月至半年的時間接受胃鏡複查及腫瘤標誌物等相關檢測,將癌前病變扼殺在搖籃期。
40歲以上應定期接受防癌體檢
體檢是發現癌前病變最有效的手段,廖教授建議:年齡大於40歲以上的人有必要定期接受防癌檢查。另外,有癌症家族史或是來自癌症高發地區的人群,及某些經常接觸致癌物質的工作人員如礦工等等應針對性地予以單病種癌查。一般的防癌檢查包括低劑量螺旋CT、胃腸鏡、乳腺鉬靶、腫瘤標誌物等,這些不僅能查出癌症,也能查出良性病變。
如何預防癌前病變?
一旦腫瘤細胞發展成惡性腫瘤,勢必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威脅;能做到科學有效的預防才是最關鍵的。
日常注意以下預防要點:
-
大部分癌前病變得借助檢查才能發現。高位人群以及40歲以上普通人群最好定期接受防癌體檢;
-
留意身體出現的各種奇怪症狀。比如小編在第一部分提到的那些;
-
注意飲食均衡,每週運動,提高免疫力。免疫細胞是我們身體的重要防線,能及時清除掉不正常的“癌細胞”。癌症的發生,正是說明免疫細胞失守了。
遠離癌症的“黃金法則”
1.遠離癌症,切勿吸煙或咀嚼任何煙草類產品
戒菸永不怕遲,你的健康會馬上得到改善。戒菸20分鐘:升高的血壓降到正常;肢體末梢的體溫上升到正常。戒菸20分鐘:升高的血壓降到正常;肢體末梢的體溫上升到正常。戒菸8小時: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水平降到正常。總之,戒菸時間越長對人的健康越有利。
2.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豆類食物。
這是均衡飲食的一個具體說法,我們每天應進食最少5份蔬菜水果。什麼是一份蔬菜水果?一碗未經烹調的蔬菜,如生菜;半碗煮熟的蔬菜,如菜心、芥蘭、茄子、胡蘿蔔等。
3.減少進食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類
解讀:紅肉指牛、豬和羊的肉;食物如麥當勞、牛肉餡餅、豬扒和燒羊肉等。
4.避免飲用含糖的飲料,限制進食熱量密度高的食物(特別是高糖分或低纖維或高脂肪的加工食物)
熱量密度高的食物易引起肥胖,這些食物通常有:零食如巧克力、薯片和餅乾;加工食品如薯條、炸雞和大部分的比薩餅等,所以應限制進食這些食物。
5.預防感染
一些癌症是由病毒引發的,如接種乙肝疫苗可有效預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也就消除了因乙肝病毒引發肝炎,導致肝硬化,最終引發肝癌的風險。
6.在正常體重範圍內
確切證據表明,身體過多的脂肪會增加大腸癌、食管癌、胰腺癌、腎癌、子宮內膜癌和更年期女性乳腺癌的患病機會。
將你的體重減到正常範圍內降低患癌風險。以公斤(KG)計算,身高以米(M)計算。
將體重除以身高的二次方,得出的數值便是你的體重指數。
【標準(亞洲人士):體重指數低於18.5體重過輕;在18.5-22.9之間,體重健康;18.5-22.10為超重;25-29.9是肥胖;30或以上是嚴重肥胖。】
7.每天最少運動30分鐘
每天做30分鐘中等程度的運動是一個好的開始,快速步行等會令你的心跳輕微加快和呼吸加深。
有很多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在日常生活中加入這類運動,所以你不用刻意每天抽出30分鐘來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