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怎麼催都不著急,一直是媽媽們心頭的一道大難題。究竟該如何解決呢?先來看一個案例。 有一天早晨,媽媽眼睜睜看著孩子穿好衣服又在床上伸懶腰,吃飯的時候沒完沒了地發獃,弄撒了水就慢條斯理地擦桌子,扔個紙巾恨不得用十分鐘。這些事情忙完了,時間已經很晚,註定要遲到了。 以前,媽媽遇到這種情況就一個勁兒地催促,這次媽媽小小地挑戰了自己一回,就想看看不催會怎麼樣。媽媽雖然什麼也沒做,但內心焦急、不安、氣 憤,想催又拚命忍住,這個過程相當難受,不可思議的是,最後的感覺居然是無比平靜。媽媽心裡在想:「遲到就遲到,遲到也沒什麼可怕的,該我做的我都已經做 了,反正老師批評他,又不會批評我。」 在上學的路上,孩子明顯著急了,小聲嘀咕:「哎呀,要遲到了。」然後張羅著給老師打電話請假。 第二天,媽媽更加瀟洒,什麼也不說,默默地等著,到了上學時間,媽媽拎著鑰匙下樓,孩子手忙腳亂地帶上東西,一路小跑追出。上學路上孩子非常擔心遲到,堵車的時候,乾脆自己下車往前走。媽媽說,這一天,內心完全沒有像前一天那樣掙扎,自始至終都很平靜。 媽媽感慨地說,雖然在育兒書上,無數次地看到「父母不著急,孩子會自己負責」之類的道理,但真真切切地體驗這個過程,還是覺得很奇妙,尤其是孩子表現出的主動性,她簡直不敢相信。 這個轉變是怎麼發生的呢? 其實孩子有時候就是這樣,他也明白晚了就會遲到,他也不想遲到,可當你在不斷焦急的催促他時,他反而不著急了,因為他的注意力被你轉移了,因為 此時「遲到」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妄圖「控制」他,他對「自由」的爭取在他心裡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你越催,他越慢,因為他要「抗爭」。 以前媽媽焦慮的時候,就會去不斷催促孩子,這個不假思索的行動往往幫倒忙,結果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當文中的媽媽找回了自己的感覺,感受內心 的焦慮逐漸轉化成不安和憤怒,最終這些情緒慢慢消失了,當回歸到平靜時,內心是非常有力量的,這時候就可以理智地面對孩子遲到這件事。 而當你淡定下來,當你不再對這件事發表意見,「遲到」就成了孩子此時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就會自己著急,自己學著承擔,自己學著負責。 有些時候我們不必為孩子那麼著急上火,有些事情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直面人生。孩子要學會成長,我們要學會放手。 做一個淡定的媽媽,不要把自己拉進跟孩子戰鬥的泥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