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都認為,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打基礎的時候,十分重要;五、六年級又是衝刺小升初的關鍵時期,不容有失;卻往往會忽視三、四年級,殊不知這兩年才是影響孩子未來的關鍵。
三、四年級到底有何重要?
首先,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他們開始變得更聰明。三、四年級對應的年齡是9-10歲,這個時期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父母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許多孩子在一、二年級時還是個純純正正的孩子,也就是我們通俗意義上說的“兒童”,而進入三年級後,孩子好像突然長大了、頓悟了,說話做事也開始一板一眼起來。
這便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思維開始由具體向抽象過渡,這時候的他們已經懂得去思考、分析甚至推理某些簡單的問題了。
其次,從學業的角度,三、四年級開始增加難度了。許多家長都表示,一、二年級孩子都考95分以上,甚至雙百,但上了三年級,就開始滑坡了,甚至考不到80分。
再有數學是個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著一種“梯次掉隊”的現象。不是說你低年級的知識學好了,高年級的知識就一定能學好。
在數學上面,我們常常看到,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批學生數學成績突然掉了下來;再往後,到了初二、初三時,常常又有一批學生的數學成績落後了;再往後,到了高中時,仍然有人不斷掉隊。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是:孩子思維能力的地基沒打牢。
數學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活動,越往頂層走的時候,需要的各種思維能力就越多,當思維能力不足的時候,掉隊是必然的。
比如說——
小學三年級以前,數學只需要記憶力就可以了,記住一些計算規則就搞掂了;
但到了小學四年級,光有記憶力就不行了,還要邏輯能力,這時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隊了。
這就有點像打地基起高樓,兒童時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來起的樓就越高越雄偉,就越不會中途掉隊。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比起一二年級的基礎教育,三年級以後,難度便開始增大了,語文增加了作文,數學增加了小數、分數,還開設了自然科學等科目,孩子需要兼顧的更多了,如果平時不注意積累,考試很容易“受傷”!
這還僅僅是開始,據專家跟踪研究了近千位學生(從一年級直到高考)得出的結論:高考成績與學生三、四年級的成績是成正比的。許多孩子便是沒有把握好這個坎,基礎沒有打牢,所以在以後的比拼中一路落後,差距越來越大。
最重要的是,這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如果說一、二年級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開始,那麼三、四年級便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和最後定型期。
二年級以前,孩子還處在由自由散漫向習慣養成過渡的緩衝期,或多或少還會控制不住自己,這也算是孩子心性的自然體現,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諒。但進入三年級,孩子的心智漸漸成熟,如果家長不能指導孩子養成好習慣,他們便可能陷入一種困境:有時想控制自己卻無法控制,有時又因控制太多而壓印了自我!到頭來便是:付出了很多,但結果往往不好,終歸是因為這個關鍵期沒把握好。
三、四年級如此重要,家長該如何做?
作為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給您的秘笈是:對症下藥!
1、多進行疏導。針對孩子思維提升的問題,父母要多注意觀察,看孩子哪方面是優勢,哪方面有不足,是邏輯推理更強(一般數學要好),還是想像力更豐富(作文有優勢),強的方面可以進行刻意練習,繼續“擴大戰果”,弱的方面也要與他多多總結,找出“突破口”。
2、與孩子一起研究。學習的難度加大,最好的方法便是父母與孩子一起研究、分析。每次作業、考試完後,都要指出他的問題所在,以及後面隱藏的深層次原因,是根本不會還是基礎不牢,亦或是馬虎大意,分析完後要讓孩子記錄下來,反复練習。
此外,還要多給孩子鼓勵,尤其是他們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說:“怎麼不好好聽課啊,老師都講了!”“你怎麼這麼笨!”這真會毀了他。
3、讓孩子自己做主。既然這個時期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那便要引導孩子養成“屬於自己的習慣”。比如指導他做作業,並告訴他下次應該自己完成,自己完成便會有一定的獎勵(比如周末一起去戶外玩,帶他去最喜歡的動物園等等),這樣可以讓他養成為自己作業負責的好習慣。這些還可擴展到預習、複習、查閱資料、記筆記等方面。
提別提示
三、四年級不僅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轉折期,也是考驗家長教育水平的重要時期。所以,請有規律、有計劃地陪孩子一起成長吧,這是他美好人生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