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單憑一腔熱情。所謂溺愛不過是包著糖衣的傷害,因為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以後難有出息。
要想孩子以後能有所作為,必須要在小的時候,就教會他們吃飯、吃苦和吃虧。
1.吃飯
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其實就是對一個人教養的最直接體現。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過:“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的確,吃飯是小事,但也是大教養。
豆媽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年輕人去世界500強的公司應聘,這個年輕人是名校畢業高材生,簡歷非常好看,筆試成績在所有應聘者中也遙遙領先,所以他被邀請參加有高管出席的面試飯局。結果一進門,還沒說落座,他便已經最先坐下。說話的時候,口水橫飛,吃飯還會發出一些聲響,完全不顧周圍人的感受……
最後,他沒有被錄取,不是輸給了能力,而是敗給了教養。
現在很多家庭在吃飯的時候,都默認允許剛出鍋的菜讓孩子先吃,甚至直接用手拿。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覺得一個連感恩、孝敬、教養都不懂的人會有出息嗎?
希望各位家長不要再以愛之名做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了,餐桌這些禮儀必須要告訴孩子:
用餐前
遵循長者先,幼者後的原則,全部坐下後,方可開始就餐;規範端碗的姿勢,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餘四個指頭放在碗底,並養成習慣;
就餐時
要保持桌面整潔,吃飯不發出聲響,尤其是飯在嘴巴里千萬不要說話;不翻碟中的菜,更不能用餐具隨意指人;
吃完後
要將殘渣收拾儘自己的碗裡,把椅子放回原位,不要忘記說,我吃飽了,你們慢用!
2.吃苦
古語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老人們也常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現在不讓孩子吃點苦,這個世界將來會讓他很苦。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學會珍惜現在的生活,體諒父母。
3.吃虧
有句老話說:“吃虧是福”,放到現在依舊如此。
瓶子哥說:“一群娃裡野大的孩子,長大了一般都不會差。” 這是為什麼呢?我想了想,或許是因為無論是自尊心、自信心,還是應變能力,又或者是面對挖苦、嘲諷的能力都早就在一群孩子的瘋玩當中,鍛煉起來了。
有了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為支撐,成年後便可以更加氣定神閒、雲淡風輕地面對諸多事物。當孩子懂得了在苦難中微笑,懂得了在失意時樂觀,人也就懂得了生命的可貴。
而如果孩子們從小不吃虧,那麼他們在突然面對挫折或欲求不滿時,未經鍛煉的心理就很難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一旦心理崩潰,直接的表現後果就是選擇自殺或對他人進行突破底線的極端報復行為。
我想,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吃虧趁早,或許是每一個媽媽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