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的場景:
讀過很多書,學了很多課。回過頭卻發現:和那些平時沒有怎麼讀書的朋友,並沒有什麼大的差別。而有的僅僅是每次看完書以後的收穫感,滿足感。
一讀書沒有選擇,漫無目的
有效率的讀書是為了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或者為了確定的未來方向而儲備。
而很多人的狀態是:今天聽到別人說某某書不錯,明天看到網上說某某課很好,然後不加思考,不加選擇地進行學習。
自認為很用功很努力,而實際上,永遠處於一種盲目學習的狀態之中。
我們需要做好讀書的規劃,對自己的個人成長做好規劃,要發展那些技能,要學習哪些領域。
優先選擇那些能改變你現有思維的書,能解決你現有實際問題的書。
然後不斷應用於實際問題之中,而不應該糾結於那些:“以後也許會有用” 的書
二讀書不動腦思考,不總結歸納
讀書的時候,只用眼睛看,不用腦思考,淺嚐輒止。
剛翻開一本書,看了五分鐘都不到,吃上了零食,又看了一會兒,上廁所,看手機……
讀書,其實是我們和作者對話,和作者思維碰撞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深入思考,不斷提問,作者為什麼這麼認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看完書以後,我們還需要對看過的東西,進行反思,歸納,和總結。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反复研讀。
三看書的方法不對
看書學習可以分為三種狀態區域
1 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你會感覺到,看的書很簡單,很順暢,就像你小時候,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再去讀小學一年級的書,雖然你讀了很多,但是收穫,成長卻很緩慢。
2 拉伸區
在這個區域,大部分內容你可以看懂,只有少部分內容,你需要思考和反复研讀才能看的懂。而在這個區域收穫最多,成長最快。
3 恐慌區
在這個區域,你看的書的大部分內容你都不懂,或者所有內容你完全不懂。結果可想而知。
而我們看書和學習,就需要不斷在拉伸區,進行拓展,這樣才會有效果。
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自身現有的水平,選擇比我們現有水平高一點點的書不斷來擴大自己的拉伸區。
四讀書時不做筆記,不整理反思,不溫習回顧
讀書學習一遍就過,看完覺得收穫滿滿,一兩個月以後,忘得乾乾淨淨。
對於看書,需要我們以一種嚴肅的心態來對待,凡讀書必做筆記,和自我反思,對於重要的知識,我們還需要定期,進行回顧,溫習。
五沒有應用實踐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那些能夠馬上能夠應用於實踐,馬上改變狀態的書。看完以後馬上實踐操作。這樣看過的書才有意義。
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刻意練習。不然,你看完書以後,也僅僅是知道了而已。
六沒有串聯整合,構建知識網絡
看書沒有系統,今天看看這個,明天看看那個,在碎片化時間,看似學了很多知識,其實,僅僅是一些知識碎片而已。
碎片化的知識本身沒有意義,我們需要有一個整體思維意識。就需要把碎片化的知識,構建到你原有知識的整體化的思維當中去。
讓你學到的知識和原有的知識形成鏈接。形成一套體系。比如可以做成思維導圖,幫自己理清思路,和知識脈絡。
總結
看書需要我們以一種嚴肅的心態來對待,盡量選擇一些能改變你思維,或馬上應用於實踐的書。
讀書時,我們要動用大腦思考,而不僅僅是只用眼睛看,同時做好筆記。
對於重要的知識,我們需要定期回顧。
對於技巧類的知識,我們需要及時,多次應用實踐。
我們需要把學到的知識跟原有的知識網絡進行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網絡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