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抱怨:
“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製力的表現。
而自律性所體現的自製力,是一個獲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備的重要品質,它將決定著一個人日後的學業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
可以這麼說,每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
01為什麼要讓孩子懂得自律?
自律的孩子各有各的幸福和滿足感,不自律的孩子卻大同小異。
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再玩一會,翻箱倒櫃的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
這樣一來,作業的質量可想而知,每當要考試時,又後悔不已,後悔自己當初怎麼沒有努力一些,後悔那些白白浪費掉的時間。
等到下一次,又一樣的管不住自己,又是一樣的後悔,於是陷入了不自律的無限循環。
豆媽認為,自律是約束自己的聰明。聰明好比馬鞭,而自律是韁繩。聰明會驅策你向前,自律則讓你能夠掌控。騎馬不一定需要馬鞭,但一定需要韁繩。
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想要孩子擁有自律能留,需要父母從小培養。
02怎麼讓孩子保持自律?
1.父母努力自律,管理情緒,做出榜樣
自律的形成,並非來自嚴厲的管束,而是來自愛。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發脾氣,並非出於教育的目的。而僅僅是發洩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滿和焦慮的情緒。
真正的自律來自榜樣的示範、愛與陪伴、尊重。
如果作為家長,你是這樣的:想減肥,管不住嘴;想運動,邁不開腿,想早睡,還是躺在床上刷起手機…
那你的孩子肯定也不會太自律。
相反,如果你能為孩子做好榜樣,下班回到家不是坐在沙發上抱著手機刷網頁或者追劇,而是拿起一本書閱讀或是跟孩子聊聊天,我想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一定會長成一個高度自律的人。
父母就是最好的教科書,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會朝著什麼樣學。
2.父母能忍住,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能做的事,鼓勵孩子去做,千萬不要去代替。因為你的替代,只會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
還有很多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機會自我管理。因為他們早就被媽媽託管了。
什麼都被媽媽安排好了,只要照做就成。凡事都交給了父母去安排,還需要自我管理幹什麼呢?這樣的孩子,就無法發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很難獨立起來。
3.父母制定規則並遵守的家庭
其實,孩子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好管教。
曾經,豆芽一度沉迷於看動畫片。我知道這樣對她的視力和身心都有不好的影響,於是就想限制她。
我和她約法三章:她每天可以看兩集動畫片,大約40分鐘,看完之後,她就不能看了。後來,忙於各種雜事,對她看動畫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又開始無節制地看。
最後反思,不是孩子不能堅持,是我沒有堅持下來。
制定規則之後,父母堅持按照規則來做,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習慣了,慢慢的,他覺得每天這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就成了自律的性格。
任何事情,形成了習慣,就不再需要別人一再的提醒,而內化為自覺。由被動變主動,這才是自律的不竭動力。
康德說:自由即自律,自律是最大的自由。
孩子未來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想要未來能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自律必不可少。
孩子能夠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是解放孩子,也是解放自己。
自律是孩子迎接開掛人生的最佳姿勢,我們努力掌握一些恰當的教養方法,總會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