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信賴中醫藥,用中藥來治療疾病,調理身體,但是中藥的服用方法也有講究,
如果方法對的話,藥效就能更快的發揮作用。以下為大家介紹服用中藥的正確方法和煎煮器皿的選擇。
服用中藥的正確方法
頓服:
即一次將藥服完,迅速發揮藥效,此服法多用於重症患者。頻服,即不分次數頻頻飲用,多用於咽喉、口腔疾病的患者。嘔吐較重的患者,也應少量頻服。
睡前服:
用於補心安神的中藥,應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內服用,以充分發揮藥效。隔夜服,常用於驅蟲藥,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時再服用一次,以便將蟲殺死並排出體外。兌服,煎好的藥液兌入少量黃酒服用。目的是增加藥力,多用於治療風濕病或跌打損傷。
飯前服:
多數藥都宜飯前服用,其原因是藥物胃腸吸收好,攻下藥、驅蟲藥及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則更加適宜。飯後服,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消食藥宜飯後服。空腹服,補養藥宜在早晚空腹服,以利藥物的吸收。
涼服與熱服:
應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治療熱病的藥,如熱在腸胃,患者想喝涼飲者,可涼服。治療寒證,如外感風寒的藥,宜熱服,而且熱服後應再喝些熱粥,蓋被出汗,以便藥效能得到顯著發揮。
中藥溫度有講究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
發散風寒的中藥,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後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解毒、清熱的藥,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藥,則“冷服”效果更好。
在我國南方,夏天經常服用的一些“涼茶”,實際上也屬於中藥的一種。顧名思義,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對於服中藥,中醫有句古語,叫做“陽病熱服,陰病涼服”。因此,涼服與熱服,應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治療熱病的藥可涼服,而治療寒證宜熱服。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服藥的溫度。
煎煮器皿如何選擇
砂鍋、瓦罐:這幾種陶製品性質穩定,熬製過程傳熱比較慢,受熱均勻,不易熬糊,是熬藥的首選器皿。但是使用這些容器熬藥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新的砂鍋有沙眼,容易漏水,使用前可先往鍋裡放些大米或小米,放點水煮一煮,刷乾淨後再熬藥就可以了;二是砂鍋一定不要在沒水的情況下乾燒。
搪瓷鍋:搪瓷鍋或耐熱的玻璃器皿,可以作為熬藥的次選。不過選擇時也要注意,要用沒有彩釉的搪瓷鍋,因為彩釉可能含鉛,會污染藥液。如果搪瓷鍋有掉瓷或裂紋也不要用了。
不銹鋼鍋、銅鍋:不銹鋼或銅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並且比較容易清洗。但是這兩種鍋傳熱比較迅速,稍不注意,局部就容易燒乾,藥材粘在鍋壁上,易將藥熬糊,所以用這種鍋熬藥過程中最好不時攪動一下以免熬糊。
高壓鍋、電飯煲:現在廚房小家電十分普及,它們能不能用來熬藥呢?答案是不能。因為這些電器多是在高壓或密閉的環境中“悶煮”,藥材中的很多成分不能進入藥液,而是大部分留在了藥渣中,降低了藥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