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寶媽在孩子珊珊學步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扶著寶寶的胳肢窩,以防止寶寶出現隨時摔倒的危險。
可是這樣的方式看似很大眾,卻存在很大的問題。
因為這種扶寶寶胳肢窩、牽著寶寶手臂,讓寶寶學走路的方式,不僅對寶媽們的腰部帶來傷害,也會讓寶寶在學走路的初期得不到很正確的引導,對於大人而言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
有些寶媽會很疑惑,明明就是扶著寶寶在引導他一步一步試著學走路的,怎麼就不是正確的引導啦?
扶著或者牽著寶寶學走路,會限制寶寶身體的自主成長發育能力,同時也會給寶寶帶來困擾。
說到孩子學走路,本來就是孩子在磕磕絆絆中摸索著來的,寶媽們若是強行牽扶寶寶學走路,牽著寶寶的手學走路,一旦寶寶出現側翻摔倒,很容易造成寶寶手臂脫臼,甚至出現骨折的狀況。
而扶著寶寶的胳肢窩學走路,雖說不易造成寶寶手臂脫臼,但是寶寶會因為大人們攙扶姿勢的變化而養成錯誤的走路習慣,比如,寶媽在攙扶過程中略微抬高一下身體彎腰程高度,隨之而來的也會讓寶寶的後腳跟微微提高,很容易讓寶寶養成踮腳走路的壞習慣。
最為正確的寶寶學走路的方式,就是讓寶寶順其自然的學會走路。
何為“順其自然”?那就要根據寶寶的成長發育特點來分析。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寶寶,會從10~18月之間開始學習走路,但在此之前寶寶是要經歷並學會翻身、爬行、獨坐、扶站、巡走等各種為學好走路而打基礎的各種技能。
從會坐到會走,爸爸媽媽需要讓寶寶根據成長年齡的大小,循序進行鍛煉培養。
寶寶在4~7個月學會獨坐,這是在為學習走路鍛煉腰部肌肉。
在寶寶7~11月左右,可以試著讓寶寶學習腹部爬行,這是在鍛煉寶寶的胳膊和腿部肌肉。
這期間,寶寶也會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實現短暫的站立動作,這個時候寶寶的平衡能力就會得到鍛煉,腿部膝蓋的彎曲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訓練。
8~9個月的寶寶基本已學會扶站,這個時候,如果讓寶寶扶著牆壁或者桌沿,寶寶能有下意識的腳步移動動作,這個時候給寶寶一些鼓勵或者是目光注意力的吸引,寶寶就會慢慢的巡走。當然出現跌坐的情況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就需要爸爸媽媽時刻在身旁。
在慢慢學會巡走的過程中,等寶寶有12~15個月大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寶寶獨走。
寶寶在學獨走之前,都是會有磕碰絆倒、趔趄踉蹌的發生,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張開手臂,護在孩子周圍以防不測,而對於牽扶引導走路的方式盡量別用。
基本上寶寶在學會獨走之前,獨坐、扶站、巡走是寶寶最為基礎能力提升階段,尤其是巡走。寶寶在巡走的時候,能讓寶寶自主的去邁開自己的腳步,這樣也利於培養寶寶的好奇心。
不管寶寶處於哪一種生長發育階段,“不強制干預”是必須堅持的原則。
同時,“及時給予鼓勵”也是在寶寶自主學習能力時,爸爸媽媽們要堅持的另一個原則,那些吃力不討好的學步行為,爸爸媽媽就別再用了。
事實上,不僅是牽扶寶寶學走路不正確,讓寶寶用學步車學習走路,對寶寶的成長也是存在傷害的。
寶寶用學步車易出現跌倒。
我們知道,寶寶因為身體發育的原因,他們的頭部重量相對較重,再加上他們自我調節平衡的能力並不強,一旦學步車發生側翻,寶寶就會出現頭部先著地的慘景。
這並非誇大其詞,很多新聞報導和生活實例證明,這些都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爸爸媽媽們絕不可掉以輕心,如果堅持讓寶寶使用學步車的話,就要時刻在旁邊看著,以免意外的發生。
雖然,爸媽們會時刻看著在用學步車的寶寶,但是我們依然建議還是不用學步車的好。
寶寶用學步車也容易導致孩子出現O型腿或者X型腿。
寶寶在用學步車學習走路的時候,學步車會托著寶寶的身體,那樣寶寶的雙腿並不能得到很好鍛煉,而且,因為學步車的兜布是前窄後寬的設計造型,這會無意間把寶寶的兩腿從中間分開,變成o型的樣子。長時間如此的話,不僅不利於寶寶學走路,還會影響寶寶的走路姿勢,嚴重的話就影響寶寶的腿部發育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