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裡說:話語是所有誤會的根源。
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永遠都不要小瞧語言的威力,特別是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
父母們大概很難意識到,你隨口而出的一句話,究竟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
它們就像鋒利的刀,劃傷孩子還給他們留下深深的傷痕,造成巨大的傷害。
下面這10句話,傷孩子最深!請父母們千萬別再說了!
01
笨死你算了!
前兩天看見一位媽媽拿著孩子的考卷,劈頭蓋臉地一陣數落:這麼簡單的題你都能做錯,笨死你算了!
你是個豬腦袋嗎,怎麼什麼都學不會!
媽媽正滔滔不絕地責罵,小男孩卻低著頭抿著嘴,一言不發。
其實這樣的父母很常見。他們總喜歡用辱罵性的語言來責備孩子,怒氣是撒出來了,但對於孩子,卻沒有一點實質性的幫助。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予曾做過一個實驗:從一個學校的每個班級裡抽出3名學生共18人,然後告訴校長:“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半年以後,這18名學生的成績的確超過了一般人,再後來,這18名學生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乾出了非凡的成績。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通過向孩子傳遞“你很優秀”的信息,會大大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閃光點,父母要善於去發現,並且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才能讓他們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而對於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絕不能一味去打擊,而是要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
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所說:“如果目的是摧毀,瓦解或削弱,批評會卓有成效。但是如果目的是建設,批評只會造成傷害。”
02
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後台一位媽媽講了這樣的故事:
白天她帶著孩子坐公交,孩子有些鬧騰,她便生氣的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還順勢裝作要下車的樣子。
孩子聽了,立刻端正坐姿,扯著媽媽的衣角安靜了下來。
到了晚上,孩子突然從睡夢中驚醒,哭著說害怕媽媽不要她了。
那一刻她才知道,白天說的玩笑話,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在他們的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最大的依靠,如果爸爸媽媽說出不要你了這種話,他們的世界就會轟然倒塌。
所以,不論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不要對孩子說出“不愛你了”“不要你了”這種話。
因為這些話給孩子留下的創傷,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抹去。
03
我說不行就不行
孩子總是不依不饒,想著一直求父母就能達到目的。家長想:就是不能給,不能什麼事情都順著他來,所以用一些狠話制止他。
媽媽想一下,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是不是十分的憤怒。如果不憤怒的情況下,你會怎麼辦?我想了一下,如果不憤怒的情況下,我能溫和、認真而有力的告訴他:不行。即使孩子多次要求,我還會這麼告訴他,並說明原因和對孩子的擔心。
父母不是孩子的領導者和決斷者,而應該是孩子的傾聽者和引導者。
獨斷專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選擇才能最好的和孩子交流。
懼怕不等於信服,尊重孩子的選擇,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
04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當孩子總是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可能會說出這樣的氣話。真的不管孩子當然是不可能的。常說這句話的家長,往往經常管著孩子。
這句話給孩子這樣一個暗示:父母對你的愛是有要求,你聽話父母就愛你,你不聽話就不愛你了。孩子認真聽進去後,就會變得十分沒有安全感,在往後人際交往中總討好別人,不管是自己對還是錯,但凡破壞了彼此的關係,孩子都會向別人妥協。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別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停止空洞的說教,尊重是最好的辦法。
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05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
我們想激勵孩子更愛學習一點,因為學習對他自己是會有好處的。這個時候最錯誤的方法就是獎勵他物質。
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為孩子製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如果我們用了這樣的方法,就是在用事實說明:分數還是很重要。不然我們不會給買這個禮物。孩子的認識會變得混亂。
06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孩子一定會有一些父母想不通的“小缺點”,如果家長一定要覺得這是缺點的話。膽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更會保護自己。如果我們一味的強調這是一個壞東西,那他一定會認為自己的“膽小”不好,並且父母都在責怪他,而孩子此時確實“膽小”,做不到膽大,那他內心就會一直否認自己。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否定孩子的害怕等於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
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麼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07
你又做錯了,怎麼這麼笨!
你怎麼總這樣,老是犯同一個錯誤。
當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容易太著急,因為成年人的社會太容易急躁,所以我們在看到速度慢吞吞的孩子時,太容易煩躁,尤其是看到錯誤!錯誤!錯誤!
父母在這樣說的時候,就是在傳遞對錯誤的焦慮。犯錯並不可怕,犯錯是件很正常的事,在同一個地方重複相同的錯誤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我們需要先放鬆自己的心態。
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失敗後的孩子更需要肯定。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08
都是小孩子,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我們討厭被比較,更討厭輸。社會生活,學校生活有太多讓孩子下意識的去比較的地方了,如果爸爸媽媽還要比較這個孩子和那個孩子,只會影響孩子之間的友誼,也只會加深孩子對這個比較事情的厭惡。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告訴孩子,成功不在於角色的大小,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
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09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精神。
孩子愛玩是天性,也是學習最好的靈感來源。
不要將學習和玩這件事對立起來。如果玩是輕鬆愉快令人想花長時間來投入的,那媽媽將學習與玩對立起來後,學習就變成了枯燥痛苦沒有意思的,如果是這樣,怎麼讓孩子自願學習?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讓孩子適當地玩一玩電子遊戲。
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010
一看你就沒多大的出息,將來就撿破爛吧!
擺正期望的天平,經常對孩子說“你做不到”,會在他心中留下自卑的陰影。孩子需要被賞識,渴望被肯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父母首先要有自信。
最後,送給著急的爸爸媽媽幾句老話,也是我經常用來提醒自己的話:
不著急,慢慢來。
孩子學會反思總結比目前考試名次重要。
和孩子良好的溝通比憤怒的說話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