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煮久了的雞蛋不能吃,會致癌!致癌物就是雞蛋黃表面那層灰綠色的物質!而雞蛋一旦煮熟還會造成營養的流失,生吃比較好。
請問,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嗎?
久煮的雞蛋不會致癌
雞蛋煮久了,蛋黃表面確實會有一層灰綠色的物質。
這是雞蛋自身的硫化物,經長時間水煮後,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發生反應,形成了灰綠色的硫化亞鐵,無毒。
有人擔心:硫化亞鐵進入人體後,會形成有毒的硫化物吧?
但雞蛋裡的硫化亞鐵,只能形成微量硫化物,遠還沒有人體腸道消化過程中產生的多呢,對人體基本沒有影響。
雞蛋煮熟就好。若火候把握不好,寧可略微煮老,也不要溏心的。
吃生雞蛋更營養?扯淡!
對於生吃雞蛋,我們先不說營養的問題,有一項風險需要你額外注意: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因為大約有10%的鮮雞蛋帶有病菌、黴菌和寄生蟲卵,此外還有新的研究發現,雞蛋殼上可能帶有一種特殊的“0-157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即使菌量極少,一旦攝入,也足以引起食物中毒。
很多人都喜歡用熱水沖鮮雞蛋加奶粉給孩子喝,覺得營養更全面,但是這樣病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被殺死,加之小孩的免疫力較弱,就容易引起腹瀉和寄生蟲病,甚至是引起食物中毒。
那雞蛋怎麼吃最健康最營養?答案是:煮著吃。從雞蛋各種烹飪法的營養吸收和消化率來看,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
由此可見,煮雞蛋是最佳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