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嫁給了你!”
“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娶了你!”
你是否說過同樣的話,或者聽人說過這樣的話。嘴上用著最糟心的詞彙吐槽著,可是現實裡,總是能湊合就湊合,絕不輕言離婚。
老人總說:“湊合著,湊合著,一輩子就過去了。哪個過日子不是湊合著過的?”
真的麼?大多數夫妻都需要湊合著過日子的麼?
事實確實如此,但是湊合不單單是一個貶義詞,它更可以理解為一種磨合和適應。
*****1.不想湊合的人終歸湊合,其實湊合的婚姻也沒什麼不好。*****
婚姻裡,如果你湊合著過,那說明你的生活還過的下去;如果你湊合著過都維繫不了,那你的婚姻生活也就失去了維繫的必要。
如果把人生劃分成四個二十年。第一個二十年為自己;第二個二十年就得為孩子;第三個二十年就得為父母和孩子的孩子;第四個二十年重新做自己時,卻是雙鬢斑白,人老珠黃。想吃點什麼牙齒已經開始鬆動甚至開始脫落,想運動運動骨頭也已經疏鬆脆化,想跟隨自己的情緒大笑大哭,也已經沒了力氣,身體更不允許情緒有太大起伏。這個時候你回望過去這幾十年,才發現都是湊合著過來的。
可悲麼?可這就是人要承受的真實的一生啊!
那些看不起湊合著過日子的人,會放肆用前半生去愛自己。把愛情奉為神祗,心裡想著絕對不將就,發誓要找一個靈魂伴侶。
可是除了自己,誰又能夠真正地了解你呢?更或許連你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想要什麼。
於是乎,總以為一見鍾情會日久天長,總以為海誓山盟會始終如一,總以為被愛是理所當然。趁著年輕、有人兜底,徜徉在愛情海裡,不會掙錢不會謀生,不懂生活苦。直到被社會甄別,被愛人厭棄,才發現現實的無情。
亡羊補牢、奮起直追,卻又對愛情失去了勇氣,把不將就當成口頭禪,卻只是在自己的思想世界裡獨行。漸漸地習了不生孩子不成家,隨性隨緣又隨他。
越來越多的丁克族,為了愛情,不想將就,為了生活,不想負擔。
一旦結婚,發現不適立即分開,另覓良緣。可是經過一兩次以後,漸漸地對生活卻也看開了,對愛情也就不再執著了,到一個適齡期找一個看的對眼的人,湊合著也就過完餘生了。
人哪,其實很矛盾。想法和現實往往背道而馳。
因為你永遠也無法去衡量現實的變量,你也低估了平淡生活對激情的消磨損耗。
所以,你發現了麼?不管是哪種選擇,因為生活本來的面目本身就是形態萬千,而每一個人又是複雜的,你無法讓環境和別人去契合你個人的要求。只有自己主動適應環境,融入愛人的生活裡面,才能找到一份歸屬感。
當每一個人都想著去愛,而不是被愛時,你一定會找到那個兩情相悅的人。你們的激情和愛情也會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和妻兒老小中被淡化、適應生活的平淡和瑣碎,小吵小鬧,湊合著過完一輩子。
與其把湊合當一個貶義的消極詞彙,倒不如把它看作是一個中性詞。
****2.“湊合”是互為彼此的讓步*****
夫妻之間相處之道,從始至終,都講求“互相”,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互相表達,互相幫助。
而“互相”的本質就是在說磨合,在說“湊合”。
湊合不是一方的行為,它是一種相互運動。
離婚冷靜期條款的增加讓很多年輕女性更加恐婚,為何如此?因為它在無形中逼迫人們“能湊合就湊合”,現如今婚姻生活中的“湊合”,往往是強迫一方適應另一方的要求、指令、脾氣、習性。並非雙方共同的磨合。女性大多都害怕被家暴、被出軌,更害怕等到一切承受不了想要離開的時候,卻被告知另一方覺得還能“湊合”而只能糾纏不休。這樣的婚姻生活黑暗無光怎能不令人畏懼?
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恐婚,《婚姻法》也被人們認為成為了阻隔結婚的瓶頸。
70後及其以前的離婚率都很低,他們一旦組建家庭,就不會輕易離婚。為什麼?因為他們深諳生活就是這樣,和誰過不是過呢?過了那個激情的時刻,剩下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已經夠忙活一輩子的了。所以他們都在為適應對方而努力,為適應生活而共同改變。
而現在的年輕人,離婚率出奇的高,雖然這也與社會的變化有關。
的確,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智能手機,更沒有社交娛樂,婚姻生活可以規避很多風險。
但除開一切外在因素,解鈴還需繫鈴人,最大的原因在自身。
婚姻中出現危機,無外乎是情感危機和經濟危機,要么覺得對方不是原來的那個人、找不到感覺了,要么就是經濟問題衍生的次財產危機。
前者,一切矛盾起先於一方的個人主觀感覺,在私慾的膨脹下矛盾逐漸放大;而後者,同樣也是因為夫妻雙方一方對財產的配置不合理導致家庭經濟危機。
往往任何一種危機的出現,不管能否解決問題,離婚都成了解決問題的首要選項。婚姻走向破裂,雙方除了究責就是相互埋怨,殊不知問題早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埋下了伏筆。過日子但凡有一方不想湊合,另一方的堅持也只是逞強。
而離婚之後,本著“下一個更好”的心態他們又會選擇重新步入婚姻。殊不知,再婚時自己早已沒了多餘選擇的資本,曾經未解決的問題可能還會周而復始。這時候雙方才發現,其實對方也沒那麼糟糕,如果都互為體諒彼此讓步,日子湊合著也就過了。
*****3.從現實出發湊合才有了意義*****
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走在一起的人,更應好好珍惜。實現會教會你湊合的必要性。
以前人們常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如今不單單是女怕嫁錯郎,男也怕娶錯妻。
這個年代不比上個世紀包辦婚姻的年代,沒有什麼愛情可言,都是出於湊合著過日子結合到一起,如今看來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也都相互扶持著湊合了一輩子。
而如今以愛之名結合在一起,是更加具有感情基礎的,可是偏偏離婚率卻是天壤之別?為什麼?
因為目的不同,心態不同,慾望不同。
上世紀樸素的婚姻價值觀,其出發點就是綱道倫常。孝道要求男人要娶妻生子,傳遞香火;要求女人要遵守婦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因此結合的男女,都深諳此理:雖然沒見過面也不了解,僅僅門當戶對地組合家庭,但都是為了湊合著過日子,一起努力更好地生活。
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一代,高舉理想主義旗幟,散發著自由理性的光輝,能夠在一起皆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礎上。這樣的生活,以感情為出發,必然也以情感為欲求,可是這樣的出發點,卻往往忽略了生活的本質。
生活是生命的活法。以愛情為前提的生活,是將感情擺在了最首位,一旦感情開始消磨或者得不到保鮮而變質,就會產生危機。此時,夫妻都會想要各自尋求情感寄託。
而生活的本質,一切得以生為前提。過日子最基礎的保障是三餐溫飽,衣食無憂。感情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現實就是:愛情不能當飯吃。
有人在一貧如洗的地時候遇見了真愛,卻無法給對方好的生活,甚至最基礎的保障也沒有。最終對方選擇離開,是因為感情原因麼?不!那你要因此而責怪她/他麼?不!因為這是良木擇棲,是達爾文生存論的寫照。
為什麼有的女孩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她拜金麼?或許吧,但是你能責怪她不能吃苦麼?也不能吧!因為她至少配得上高物質,她也有選擇的權力。
相比於得道高僧,四大皆空,克己復禮。支撐我們平凡人活著的是生命最原始的樣子,而不是光有愛情的軀殼。所以不要高估了人在愛情中的意志,也低估了現實在生命中的決定作用。
因此當我們再上到任何一個社交軟件,瀏覽到普通人情感類的視頻或者文字,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婚姻生活的悲戚和家庭矛盾的鈍化。
可是,這一切原本都很好解決的不是麼?這並不是要求我們不要愛情,而是在婚姻生活裡,既要享受因為它帶來的陽光,也要承受它所帶來的風雨。
把生活放在首位,把愛情當作錦上添花的工具,一起成長,一起磨合,一起為了美好而理性的生活而“湊合”地相伴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