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某段時間內,孩子突然變得害怕上學,不肯到學校去,有時會以頭痛或生病為藉口,拖延上學時間,這種情況往往讓家長頭疼不已,擔心孩子耽誤學業,但又不能硬讓孩子去,萬一造成更大的傷害可怎麼辦…
對上學更抗拒的孩子還可能表現出明顯的厭學症狀,比如頭痛、噁心、沒有胃口、心跳過速等,這些症狀在孩子不去學校的時候卻會神奇地不治而愈。心理學認為,厭學症是心理問題在軀體上的表現,這也被稱為“心理問題軀體化”。
當自家孩子也發生這類情況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關心不夠,沒有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要設法弄清學校裡困擾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是孩子與同學、老師和周圍的人關係不好,還是孩子不能適應學校的要求,缺乏學習動力?家長也要反思平時對待孩子有哪些不合理地地方,教育的方式是否過於嚴苛,對孩子的期望是否過高以至於讓孩子感覺壓力很大等等。
其實厭學並不是由於孩子對學習本身厭倦,而是往往與某些影響孩子心理的具體事件有關,比如,孩子與父母分離、孩子的親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暴力等,這些都讓孩子害怕去學校這樣一個較大的公眾場合,他們害怕受到別人的議論。還有些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努力達到家長對自己的期望,不想讓家長失望,當某次成績不太滿意時,也就可能出現消極情緒,進而害怕學校和學習。
而家長發現孩子的厭學症後,最好先幫助孩子消除厭學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將孩子所關心的重點轉移到學習上,告訴孩子,不管孩子成績如何,犯了什麼錯,爸爸媽媽始終都是愛孩子的。
1.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保持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盡量避免打罵孩子。經過研究發現,80%以上的適齡兒童,都有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特別是新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家長不必因此而過於焦慮,要鼓勵孩子訴訟自己的煩惱,和孩子一起想辦法。
2.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學校的生活。幼兒園、小學剛入學的時候厭學症往往較常見。家長要盡可能地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的生活。鼓勵孩子分享學校的經歷,比如今天認識了誰、有什麼趣事,幫助孩子建立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從而逐漸融入班級生活中。
3.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從圖畫書、橋樑書到故事、科普書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將讀書當作生活的一大樂趣。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4.家長不必太看重考試成績。只要孩子盡了力,即使沒考好也不要責難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沒考好的原因,想辦法改進。
5.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有些孩子不懂得社交,在學校裡總是一個人,顯得過分沉默焦慮、不合群,自身也會覺得孤獨、缺乏自信。所以家長要早早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鍛煉。
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2uYKVCEPeyc7ALf-qX-zWXjHQpVqHUgt7M2fya0y9Ws/?source=tuwen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