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東西是寶寶心理行為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寶寶的手是他們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一個器官,通過抓東西扔東西這種行為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認識到自己與外界物體之間的聯繫,這對兒童自我意識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行為應該會不斷減少,如果孩子一直改不掉亂扔東西的習慣,家長就應該制止了。
愛扔東西是1-3歲寶寶的樂趣,似乎是他們的一種新技能。鬆開手指讓東西掉下來需要精細的動作技能,而要把這個東西扔出去,還需要相當棒的手眼協調能力。家長不要徹底杜絕孩子扔東西,而要積極的看待這種行為
1.告訴寶寶什麼是能扔的
主動告訴寶寶什麼是能扔的,並鼓勵他扔,這樣他也能更快地知道什麼東西不能扔。球顯然是最好的選擇,泡沫塑料球的危險性最低,可以在家裡多準備一些。讓寶寶知道,只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扔合適的東西,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當他扔的是不適合的東西時,比如鞋子,只要平靜地把鞋子拿開,告訴他“鞋子不能扔,球可以扔然”
2.阻止寶寶扔有危險的東西
如果寶寶常常朝其他寶寶扔東西,有傷害別人的危險,每次都要用相同的方式來處理,因為寶寶是通過重複來學習的。下一次他再這麼做的時候,告訴他:“不行,那會很疼的。”然後迅速把他拉到一邊,不讓他玩,好讓他明白什麼是“不行”
3.把玩具拴在寶寶的椅子上
寶寶坐在手推車或兒童汽車安全座椅裡時,可以給他拴幾個可以扔著玩的小玩具,用小段的繩子把玩具拴在上面,這樣孩子不僅能把這些玩具扔出去外,還能再把它們拽回來。這樣做能讓他獲得雙重樂趣,也能讓家長省不少反复撿玩具的力氣
雖說不能一味禁止孩子扔東西,但有時孩子特別會故意扔東西,表現地特別調皮,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1.得到反饋,孩子喜歡聽玩具扔在地上的響聲,看著玩具的彈跳
2.取得關注,有時孩子覺得大人沒在理他,就會去扔玩具,孩子知道家長一定會來管,會替他把玩具放回原處,一邊還要說教,這比無人理要好得多
如果孩子確實是因為這些原因而亂扔東西,家長可以試試以下應對方法
1.不予理睬,讓玩具散在地上,他要玩的時候找不到,這時再和他一起收拾,放回原處,使孩子通過對比知道哪種結果(散著或放在原處)是好的,這樣他就會慢慢地改正扔東西的習慣
2.把不良行為變成好的行為,如果孩子老是把玩具扔在地上,就可以準備用幾個大紙盒,讓孩子把玩具扔到紙盒裡,同時對孩子說“玩具想睡覺了,我們把他放到盒子裡、讓他回家”,3~5歲的兒童喜歡事事有歸屬,用這種方式有助於培養孩子整潔的好習慣
3.做幾個硬紙板的靶子,上面貼著大灰狼的形象,讓孩子用小布袋投擲,把他喜歡扔東西的行為轉移到正當遊戲上去,孩子的投擲行為有了“出路”,可能就不再扔東西到地上了
4.孩子到3~4歲時,可以給他講家裡要有秩序的道理,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地方,玩具玩完了要放回原處,這樣下次再玩再用,就能馬上拿到。家長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傳達這個道理。
5.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經常和孩子一塊兒整理玩具,當有一天寶寶主動收拾玩具了,哪怕只放好一兩件,家長也要好好表揚,下次孩子會更積極地收拾。
為了讓孩子養成主動收拾玩具,保持整潔的好習慣,家長還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1.要使孩子對收拾東西感興趣
可以用做遊戲的方式教他們把東西收拾好。家長們最頭疼的可能是孩子把脫下的衣服亂扔,對此,家長們可以有針對性地教孩子如何疊衣服,並將衣服固定放在某個抽屜裡。
2.要從自身做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如果家長平時馬馬虎虎、亂放東西、家裡亂七八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決不會養成好習慣的
3.限制孩子玩的地方
確定你讓孩子畫畫或是玩積木的地方,是比較不容易被弄髒的,千萬不要奢望孩子在玩蠟筆劃時不會弄髒客廳的地毯
4.對事不對人
不要指責孩子的品質不好,批評孩子的時候要講明白針對的事情,比如告訴孩子“媽媽不喜歡你把玩具亂扔,玩過後一定要把玩具收拾好”,這樣有助於孩子明白家長生氣的原因,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5.適當處罰
如果家長的鼓勵辦法不管用,可以使用過度糾正的“戰術”。要求孩子仔細檢查屋子裡的每個角落,看是否將東西都收拾好了,一天檢查若干遍,這樣當孩子感到乏味後,會認識到當初不亂扔就好了。
備註:寶寶扔東西實際上是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是大腦在進步的表現。家長最好不要對寶寶扔東西表現得過於緊張,只要控制寶寶扔的東西材質和扔東西的地方就行了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2uYKVCEPeyc7ALf-qX-zWXjHQpVqHUgt7M2fya0y9Ws/?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