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寶媽,我常聽到、看到一些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你能不能不要那麼磨嘰,上學要遲到了」、「這題這麼簡單,你都不會做,上課有沒有在認真聽講」、「你怎麼把房間搞得這麼亂,快去把玩具收好」。類似的吼叫已成為父母們的日常了。而「天才少女」谷愛凌成功的背後離不開谷媽媽的「放養式」、「開放式」教育,不給孩子壓力,相信孩子,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就是在這種教育理念下,讓18歲的谷愛凌在北京冬奧會斬獲2金1銀,完美收官!
當孩子「不熊」時,能讓你的心融化;當孩子成為「神獸」時,搗亂、破壞、不聽話一件一件事,讓你忍不住對他們大吼大叫。過後,孩子們的驚恐、嚎啕大哭,讓父母滿心愧疚。
要尊重孩子,要精心愛護和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
1.與孩子好好說話,讓他們理解你。
在2017年上映了一部印度電影《摔角吧,爸爸》,讓我印象深刻。阿米爾•汗飾演的爸爸曾是印度國家摔角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角。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可能是天意弄人,有一天,爸爸回到家到看見院子裡聚焦了很多人,原業是他的兩個女兒因為某些原因把兩個男孩子打得渾身是傷。他不但沒有責備女兒,還仔細詢問他們為什麼打人,是如何打人的,他突然意識到,女兒們的天賦。讓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夠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賽場上,為了國家和她們自己贏得榮譽。不再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輩子。從那以後,他以摔角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剪掉了長髮,讓她們練習摔角。剛開始女兒們很不懂爸爸,但又不敢忤逆,只能選擇聽話。在他們參加了表姐的婚禮後,他們明白了爸爸的用心,學摔角才能讓她們掙脫14歲嫁人的命運。就這樣,在父親的指導及女兒們努力,他們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學習,在大女兒錯失了幾次國際大賽取勝的機會,教練對她說:「也許你注定不能贏得比賽」。大女兒懊悔的同時撥通了爸爸的電話,她泣不成聲,電話那頭爸爸沒有責備她,而是靜靜的聽著,陪大女兒一起淚流。覺悟之後的大女兒,再一次在爸爸的指導下刻苦訓練,最終,站在了世界最高領獎台上。那一刻,爸爸說了一句:「你是我的驕傲」。
吼叫只會對孩子的心理留下長期的陰影。與孩子好好說話,去了解並理解他們,從而發現他們的興趣、天分,並正確的引導他們,不給孩子壓力,相信孩子,同時也讓他們理解你。就像影片中爸爸和女兒們從剛開始的不理解到最後的理解,爸爸雖然沒有把自己的愛用嘴巴說出來,但他用行動證明了父愛如山。
2、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衝突時,冷靜應對莫暴躁。
幾天前我帶女兒到公園玩,看到一位小男孩,因為優格喝完了,媽媽沒有帶多餘的,坐在地上發脾氣。很多媽媽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失去理智,對孩子大吼大叫、威脅或打罵。而那位媽媽沒有發火,也沒有大喊大叫,而是對那小男孩子說:「如果你站起來,我可以帶你去買你要的酸奶。給你三分鐘考慮時間,最後讓我知道你的決定是什麼」。
在發生衝突時,要冷靜應對,你可以選擇忽視,但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大吼大叫。
我閨蜜家有個5歲的女兒,是個「人來瘋」平常在家很乖巧,只要人一多,就變了一個人。有一次去她家作客,我們大人都在客廳說話,小女孩就在旁邊,一會插大人的話,一會玩玩具弄出點聲音。總而言之,不管如何她都會搞出點事,讓你的談話無法進行。最後,媽媽把女兒喊到一邊,心平氣和並很認真、嚴肅的與她談話後,小女孩選擇進她的房間裡去玩。
在減少、告別吼叫的路上,父母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接納那個吼叫過的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你就不太可能為自己的吼叫找藉口。
要改變,就要在吼叫時覺知自己吼叫的後果,讓自己感覺到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嘗試去打破吼叫的習慣,雖然艱難,不要期望一夜之間改變,當你真被激怒時,先自問現在的感覺如何?調整自己的呼吸,呼吸有助於調整你的情緒,等到自己平靜後再來管教或與孩子溝通,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
3.用愛澆灌,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
身為父母,當然不能對孩子不加管教、聽之任之,但是控制過嚴又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作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選擇權。不要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做為父母要放下身段,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成為孩子的朋友。只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自在。
在紀錄片《谷愛凌:我,18》中,谷媽媽坦言,做一個自由、豐富、快樂、勇於嘗試的人是她對谷愛凌最大的期望。谷愛凌從小就受母親的影響,母親從來不限制她的興趣愛好,反而對她感興趣的東西加以培養。母親「放養式」的教育,給了她很大的自由空間和成長空間。
谷媽媽從未從自己主觀意願出發為女兒擬定什麼發展計畫,也從未替女兒安排她的人生。她鼓勵愛凌去嘗試各種不一樣的東西,好讓她找到自己真正的嗜好。谷媽媽說:「你都去試一遍,最壞的結果就是你不喜歡,萬一特別喜歡,那你就是賺了」!女兒喜歡彈鋼琴,她就送女兒學琴;女兒對芭蕾感興趣,她就陪女兒去學舞;愛凌小小年紀就嘗試了籃球、足球、射箭、騎馬、滑雪、越野跑步等等,而且在多個領域都展現出驚人的天賦。直到她發現自己最熱愛的是自由式滑雪這項由男孩主導的運動,谷媽媽並沒有強迫她去學在女孩子中更流行的那些安全的項目,而是把選擇權交到了女兒自己的手中。
偶爾看新聞時,還能看到這樣的報道,孩子因為受不了家長的批評或因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太重,而選擇輕生。其實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有壓力、有痛苦,無法承受時,就要釋放出來,有些父母會去批評恐嚇,甚至有的父母上手就打,來制止孩子情緒的流動,那麼這個痛苦或許會留在他們的身體裡,變成一個“結”,一個堵塞。愛不只是讓孩子開懷大笑,更難得的是讓他自由自在地哭。做為父母要懂得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
朋友家有個孩子嚴重缺乏自信心,他們夫妻對孩子非常關愛,很多事都為孩子操辦,即使是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也會為其「包辦」。孩子長期處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導致現在不敢自己去嘗試一些新鮮事。 「包辦」式教育是導致孩子變成這樣的罪魁禍首。這看似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但其實是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讓他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整理玩具、洗自己的襪子、整理自己的書包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個性好不好,有一大部分是父母的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是親子關係的主導者,父母的情緒,是影響親子關係與孩子成長的關鍵。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喊不叫,緩和緊張氣氛,說能讀懂孩子的心理,讓孩子自覺做出改變,健康快樂成長。
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iRjYavxEkHNGDHmteT7aNUVR55xcRpmHln1qY09yHB3BQ63LSWcgE0QSMrRTkAd2/?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