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高血壓,這6個症狀你有沒有?
最新《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估計2.6億人患病。 其中,1.3億人不知道自己血壓高;剩下1.3億「知情者」中,有3000萬沒有治療,治療者中有75%的血壓沒有達標。
專家坦言,高血壓目前在中國的發病率,快趕上已開發國家了,但「三率」(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卻相差很多。2010年「三率」調查,美國三個數字分別是82.7%、75.6% 和51.8%,中國是42.6%、34.1%、9.3%。(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了高血壓,文末自測一下吧~)
今天咱們不談嚴肅又高大上的高血壓患者為什麼這麼多,而是聚焦節氣,給大家說說高血壓患者犯春困的事兒,可別小看春困,或許是中風的先兆呢!
春困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經常哈欠連連、成天嗜睡,就應該引起必要的重視。醫學專家認為,這有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中風也叫腦卒中,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
醫學理論認為,春困是腦缺氧的表現,這與植物神經沒完全適應氣候變化、血管舒縮功能不靈敏有關。春困是因為氣候轉暖後,體表的毛細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這時腦組織的血流量就會相應減少,腦組織供氧不足,從而出現睏倦、疲乏、嗜睡的現象。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由於血管壁彈性降低,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減少,導致大腦缺血缺氧。當大腦缺血缺氧時,人就會哈欠連連,因為打哈欠能使腦細胞的供血供氧能力得到暫時的改善。而長期高血壓等心腦血管患者,由於動脈硬化程度較高,全身血管彈性變差,特別是一些小血管壁越來越薄,甚至個別地方產生「鼓包」(即微小的動脈瘤)現象,一旦血壓驟然升高,容易導致腦血管管壁破裂,形成出血性腦卒中。高血壓可使腦血管動脈硬化的發展加速、加重,血管硬化造成的血管狹窄和硬化的血管壁內形成的斑塊破裂,引起的血栓則會造成血管的堵塞,從而引發缺血性卒中。
據臨床統計,70%~80%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前一周左右會因大腦缺血缺氧而頻頻出現打哈欠的現象。因此,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史的患者無原因出現頻繁打哈欠時,應及早到醫院檢查治療。
卒中患者有「言語含餬口角歪,舌頭不正臂難抬」的體徵。「糊」指無法言語表達,舌頭強硬、朝一側歪斜,言語含糊不清;「麻」指顏面部、上肢或下肢無力或麻木,尤其當發生於單側時;「歪」指口角歪斜、流涎;「暈」指突然出現眩暈、耳鳴、嘔吐,單側或雙側視力減退、雙眼出現復視;「晃」指走路不穩,平衡能力差,臂抬不起來,性格改變;「頭痛」指不明原因的強烈頭痛,並超過一小時。
治療高血壓可以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若高血壓患者單獨控制收縮壓,可以將腦卒中發生率減少1/3。鑒於高血壓在腦卒中發生中所處的作用如此重要,歐美國家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高血壓綜合防治。到20世紀80~90年代,腦卒中的發生率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美國的卒中死亡率下降了60%,男性發病率下降了30%,女性下降了18%。首次腦卒中後的患者,不論既往有無高血壓病史,均需密切監測血壓水平。
導致高血壓的因素也是腦卒中的致病因素,如肥胖、活動少、高鈉鹽飲食、血脂異常等。高血壓患者應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體檢,著重了解血壓、血糖、血脂水平和體重指數,以及時發現卒中危險因素。並且積極治療高血壓病、糖尿病、血脂紊亂和頸動脈狹窄等相關性疾病,定期去心內科、神經內科等接受專科門診隨訪。
還要通過積極減輕體重、適度運動、減少鈉的攝入量等生活方式的改變,降低血壓水平。肥胖增加發生腦中風的危險性,肥胖者高血壓的患病率是正常體重者的3~5倍,減肥能降低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患病率。要想預防腦卒中的發生,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暴飲暴食、缺乏運動、吸菸、酗酒、高鈉飲食等是基礎,但關鍵是要控制血壓水平。
在春天,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通過睡眠、運動、飲食等三方面調節來緩解春困。春天的正常睡眠,應是「夜臥早起」。一日之計在於晨,早在《黃帝內經》就有精闢論斷,「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毛緩行,以使志生」。就是講,人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要適當晚睡早起,到戶外散步,悠然自得地舒展肢體,使精神活動寄望於大自然中。運動方面應採取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適合心腦血管患者強度的運動。飲食儘量清淡,多攝入水果和蔬菜。
高血壓的六個症狀,一分鐘自測
1.頭暈
頭暈是高血壓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患者頭部有持續性的沉悶不適感。
2.頭痛
頭痛多表現為搏動性脹痛或持續性鈍痛。
3.煩躁、失眠
由於高血壓會引起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及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多在病情發展一段時間後才會被患者明顯感知。
5.肢體麻木
患者常有明顯的手指麻木感,導致運動不靈敏。
6.出血
最常見的為鼻出。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健康 養生 心血管病 高血壓 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