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一般情況下,輕微的痔瘡,很多人都會選擇“坐以待斃”,待到痔瘡嚴重時,再去奔走投醫。
每個人在痔瘡發作時,症狀都不一樣。主要的症狀有:便後有鮮紅色血(便秘、糞便乾硬、食用刺激性食物或飲酒導致)、便血後有脫垂(咳嗽、行走等腹壓情況下也會使痔體被推出肛門外)、疼痛(出現水腫、感染等)、瘙癢(出現皮膚濕疹)等等。
古人治療痔瘡的方子
《外科正宗》中記載“凡療內痔者,先用通利藥蕩滌臟腑,然後用喚痔散塗之肛門內,片時自然泛出,即用蔥湯洗淨,搽枯痔散,早午晚每日三次,俱用溫湯洗淨,然後搽藥,輕者七日,重者十一日,其痔自然枯黑乾硬,停止枯藥。其時痔邊裂縫流膿,換用起痔湯日洗一次,待痔落之後,換搽生肌散或風雛膏等藥生肌斂口,虛者煎服補藥,其口半月自可完矣。”
日常生活中,哪些方法還可以治痔瘡?
1、每天早晚,燒開水倒進臉盆裡,用專用洗液一瓶加進去,蒸汽蒸屁股,水涼了之後再去用水洗痔瘡(整個過程大約20-30分鐘),然後塗上馬應龍軟膏(軟化消炎),最後再把鼓出的痔瘡塞進去。女性經期、孕婦最好不要使用此方法。
2、建議坐便、定時排便、便後坐浴。避免久蹲、久坐和久站,適時活動下臀部肌肉和下肢肌肉。
3、睡覺時,可在臀部墊個小枕頭,孕婦可選擇側臥睡姿。
4、規律飲食,少吃辛辣食品,多吃蔬果,多喝水。
5、注意肛周衛生,勤換內褲,最好穿寬鬆的褲子。
6、做肛門運動,如肛門一收一放,每天50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