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過量攝入,有可能成為導致結直腸腫瘤發病的原因。
直腸癌在早期缺少症狀,病人無明顯異常改變。
那麼,大腸癌有哪些症狀,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腸癌發病呢?
當出現下面四種排便異常時應及時去看醫生
1、大便習慣異常,排便次數增加,同時出現少量黏液性便、黏液血便,
經治療無好轉者,或經治療後好轉又復發者,應及時確診治療。
2、既往有黏液便、腹瀉病史,但症狀輕微者突然增重,
與原來排便次數、排便的性質發生變化時,也應再次復查確診。
3、無明顯原因的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經短期治療無好轉者,
在胃部經過鋇劑透視未發現異常時,應去醫院做直腸部位的檢查。
4、排便費力,排出的大便有壓跡,呈槽溝狀、扁條狀、細條狀等,一定要做直腸指診。
以上情況有任何一項都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請外科或肛腸科醫生檢查。
和其他惡性腫瘤相比,結直腸惡性腫瘤的發病原因相對明確,飽和脂肪的大量攝入,缺乏運動,
使代謝不出去的毒素沉積在腸道中,久而久之就會引起結直腸病變。
其實,結直腸惡性腫瘤的發展過程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這就為預防提供了機會。
首先要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增加食物纖維量,就是多吃粗糧、水果和蔬菜,均衡飲食。
其次就是增加體育鍛煉,避免肥胖。
大腸癌有哪些症狀
1、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的主要臨床症狀為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
右半結腸癌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疲勞、乏力、氣短等症狀。
右半結腸因腸腔寬大,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才會出現腹部症狀,這也是腫瘤確診時,分期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較右半結腸腸腔窄,左半結腸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腸梗阻。
腸阻塞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出現便秘、便血、腹瀉、腹痛、腹部痙攣、腹脹等。
帶有新鮮出血的大便表明腫瘤位於左半結腸末端或直腸。病期的確診常早於右半結腸癌。
3、直腸癌
直腸癌的主要臨床症狀為便血、排便習慣的改變及梗阻。
癌腫部位較低、糞塊較硬者,易受糞塊摩擦引起出血,多為鮮紅或暗紅色,
不與成形糞便混和或附於糞柱表面,誤診為“痔”出血。
病灶刺激和腫塊潰瘍的繼發性感染,不斷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誤診為“腸炎”或“菌痢”。
癌腫環狀生長者,導致腸腔縮窄,早期表現為糞柱變形、變細,晚期表現為不全性梗阻。
4、腫瘤浸潤及轉移症
大腸癌最常見的浸潤形式是局部侵犯,腫瘤侵及周圍組織或器官,造成相應的臨床症狀。
肛門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續疼痛是直腸癌侵及骶神經叢所致。
腫瘤細胞種植轉移到腹盆腔,形成相應的症狀和體徵,
直腸指檢可在膀胱直腸窩或子宮直腸窩內捫及塊物,腫瘤在腹盆腔內廣泛種植轉移,形成腹腔積液。
大腸癌的遠處轉移主要有兩種方式: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
腫瘤細胞通過淋巴管轉移至淋巴結,也可通過血行轉移至肝臟、肺部、骨等部位。
讓纖維素刷刷你的腸道
膳食纖維被營養學家稱為“沒有營養”的營養,因為它的作用是其他營養素所無法替代的。
缺乏膳食纖維,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會延長,
造成腸道對廢物再次吸收,導致糞便中的致癌物長時間刺激腸壁。
因此,纖維素被稱為腸道的清潔工,它就像一把小刷子一樣,
促進腸道蠕動,清洗腸道內的垃圾和廢物,減少腸道致癌物的停留時間,
從而降低大腸癌的發病危險。
美國防癌協會推薦每人每天攝食30~40克膳食纖維;
日本70歲以下每天標準攝入量是19~27克;
我國推薦的標準是每日膳食纖維30克。
那麼,多少克新鮮水果、蔬菜才含有30克膳食纖維素呢?
一般來說,大約等同於10個蘋果、19根香蕉、4斤芹菜、6個番茄等。
顯然,要想達到這樣的攝入量,一般人很難做到。
不過,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即便達不到標準量,對大腸癌預防也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玉米、小米、大麥、小麥皮(米糠)和麥粉(黑麵包的材料)等雜糧食物纖維含量較多;
蔬菜中的胡蘿蔔、四季豆、豌豆、薯類等也是纖維素的高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