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帶孩子出門,我們常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
有的孩子不合群,不招人喜歡,而有的孩子卻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同品質的孩子受到的歡迎程度有所不同,而這些多半是和自身的教養有關。其實,出門在外,備受歡迎的孩子大多擁有這些品質:
1、講禮貌
首先,讓我們來做一個選擇:兩個孩子同時站在你面前,一個滿口髒話、動輒打人,一個彬彬有禮、主動跟你打招呼,試問你會願意去牽誰的手?
我想,我們都會毫不猶豫選擇那個有禮貌的孩子。不難明白,沒有誰會喜歡出口成髒的孩子,而懂禮貌的孩子走到哪兒都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在社交活動中,人們也普遍傾向於有禮貌的孩子。
倘若你的孩子說話講究文明用語,知道尊重長輩,無疑會為他的形象加分。
這是因為,待人以禮不僅是中國的優良傳統,也是考驗孩子教養高低的基本準則。
值得一說的是,中華素來就有“禮儀之邦”之稱,禮義廉恥,禮居首位,說明禮貌的重要性。而孩子作為中華民族的希望,更是應該將這美德傳承下去,在傳承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修養。
在這點上,家長應當給孩子創造一個禮貌的成長環境,也就是說,在平時家人相處也要講究禮貌,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會變得有禮貌。
比如,進房間之前先敲門,翻看孩子的東西前先徵求孩子的同意,彼此說話語氣平和等等。其次,平時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引導孩子尊重別人,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
2、樂觀愛笑
出門,我們總能遇到2種孩子。一類是這樣的:父母不給買玩具就大哭,別人不小心踩到腳一下,也哇哇大哭。
另一類卻是這樣:父母不給買玩具,也能笑著跟爸媽說,沒關係,等以後有錢了再買;別人不小心踩到了,也能笑著接受別人的道歉說,沒關係,你也不是故意的。
正所謂,樂觀的孩子都愛笑,愛笑的孩子不會醜。出門在外,一個樂觀愛笑的孩子遠比愛哭鬼更受人歡迎,更容易被社會所接受,運氣也會更好。
這是因為,樂觀是一種可以互相傳染的情緒,更是孩子的強大精神支柱。有著樂觀心態的孩子,不會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也不會事事苛求父母。因而更能坦然面對失意,擁有快樂的人生。
需要注意的是,樂觀的孩子雖受人歡迎,但樂觀的性格不是天生就有的,這需要父母的悉心教導和培養。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營造出一個歡樂溫馨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安全感十足。其次,多對孩子開展樂觀教育,避免讓孩子盲目樂觀。
3、懂得分享
孩子上幼兒園後,社交圈也在慢慢擴大,這時也會開始遇到各種各樣的同伴。有的孩子不喜歡跟別人玩,什麼東西都要霸占;有的孩子樂意跟別人一起玩,但是卻總是喜歡搶別人的玩具,更不准別人碰它。
然而,還有一種孩子卻恰恰相反。他們不僅願意跟同伴玩,還主動把玩具拿出來跟同伴交換著玩,甚至把好吃的也分給同伴。
毫無疑問,懂得分享的孩子更受人歡迎。這是因為,分享才是建立友誼的基礎。適當的分享,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幫助,增加交流機會,也會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同時,願意分享的孩子,不僅在性格上比較大方,也更樂於跟同伴打成一片。
其實,幫助孩子樹立分享的意識是越早越好。而0-3歲是幫助孩子發展分享能力的關鍵期,家長應當抓住這個時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這樣相對更容易。不過,如果超過了3歲,家長也不必著急,只需慢慢教導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讓孩子適當學會分享,還是應當在孩子願意的前提下,不要強行逼著孩子分享。
4、相對獨立
帶孩子做客,我們會發現有時鄰居家三四歲的孩子連吃飯都還要大人餵;接孩子放學,我們總能遇到四五歲的孩子連書包都要大人拿;帶孩子出去旅遊,你也能見到八九歲的孩子還要大人背著......
生活中,過於依賴父母的孩子不在少數。大部分的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大了自然就好了。於是,好好的孩子最後被養成了啃老的“巨嬰”。
顯然,相對獨立的孩子更受人歡迎。他們不僅願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願意學著獨自解決問題。這樣,在學習上更有自主性;在生活上,常常能成為老師和家長的小幫手,同伴效仿的好榜樣。
孩子的性格相對獨立,不單單能為家長減輕負擔,也會對自己的未來有益。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當然,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應當從小做起。教導孩子樹立獨立的意識,適當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小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先讓孩子思考,而不是一上來就幫孩子解決。
5、樂於助人
同桌的筆壞了,孩子主動借給他一隻;同學中午沒吃飽,就把自己的零食拿出來;同伴的自行車壞了,就讓他坐自己家的車回去......
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都是孩子樂於助人的表現。毫無疑問,當孩子願意犧牲一些小我,換取大我時,他將贏來更多真誠的友誼,收穫更多快樂和滿足。
只有在生活中多關心、幫助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成為一個備受大家喜愛的孩子。
雖然,不少家長覺得如今的社會普遍缺乏信任、感恩,孩子年紀尚小,樂於助人不該被鼓勵。但在涵媽看來,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好品德,不是多管閒事,更不是勇於獻身,而是幫助他人帶來自身的享受。
所以鼓勵樂於助人是必須的。只是我們應當給孩子講清楚樂於助人帶來的快樂,告訴孩子哪些閒事不需要去管,最終讓孩子自己去理解和實踐,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們生養孩子,最初的目的可能只是希望參與生命的成長,希望他有成就,希望他健康快樂。但實際上,我們更希望他能成為一個讓人尊敬、受大家歡迎的人。
其實,當你嘗試把孩子培養的具備以上幾種品質時,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贏在了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