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讓孩子高人一等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被人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吃的東西放在他面前,僅供他一人享用;
如:“隆重的生日”,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上學的還得請全班同學吃飯…
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二、不讓孩子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不讓他獨立做事。
更有甚者,把孩子變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
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三、一哭一鬧就投降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四、當面袒護孩子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
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家長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長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擺正位置、調整心態。立,給孩子斷乳的契機。
應該說,解決的辦法是雙方面的,一方面,孩子自身要有獨立意識和敢於接受生活挑戰的勇氣,不怕苦、不怕累,鍛煉自己從獨立報到、洗衣服、吃感冒藥這樣的生活瑣事做起;
另一方面,家長應該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對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放手讓其參與生活鍛煉和社會競爭。
五、央求孩子
孩子不吃飯就邊哄邊餵,孩子不睡覺就用滿足孩子要求的方式哄她睡覺,殊不知,家長越是央求孩子,孩子就會越任性,久而久之,家長的威嚴就不復存在。
六、什麼都代替辦
放學書包捨不得孩子背,孩子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房間都幫著收拾整理;孩子和小朋友鬧矛盾了大人立馬幫著處理;小孩;那麼以後長大了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會因為缺乏鍛煉而變得膽小懦弱,這都源自從小父母的過分溺愛,沒給機會讓他鍛煉,等孩子必鬚麵臨社會,要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才會出現應付不來。
七、覺得孩子玩電子產品更聰明
經常聽到有人誇孩子,這個人家的孩子真聰明,他媽都不會玩微信,他卻玩的溜熟,電腦上的東西都懂。所以任意讓孩子做屏幕黨,手指黨。要知道孩子過多的接觸手機電腦會讓他感覺讀書是枯燥無味,小孩的自製力差,會很容易沉迷其中。
八、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里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九、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十、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這些溺愛的現象,多多少少,輕輕重重,都會出現在許多家庭中,這些現象產生的後果,家長們都不希望出現在自己孩子身上,我們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為孩子創造更美好的成長環境。我們不要整天只會對孩子指手畫腳,評判孩子的不足,沒有哪個強者會去評判弱者。
有句話說沒有規矩不成圓,在家庭一樣受用,要和家中的每位成人成員要溝通一致,達成一定的共識,制定規則貼放在在房間明顯地方,大人和孩子都要遵守,可不能只是為了約束孩子,父母應該做得更好,起榜樣作用,讓老人盡量配合教育就行,有了規則孩子們會覺得被約束不適應,因而建立親子關係就很有必要,除了平時陪孩子除外,每天定時陪孩子玩孩子喜歡玩的遊戲,多陪孩子親子互動,拉近親子關係。
未來必然是屬於孩子們的,真正需要學習的是我們,讓我們通過成長,滋養我們的靈性,重新找回智慧,我們才配得上擁有那麼好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