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丙烯酰胺這個名字,能夠導致胃癌的因素多種多樣,比如飲食不合理、反流性食管炎、胃酸過多、A型血等,其中有些是能夠人為預防的,有些是預防不了的(A型血的人實在是躺著也中槍),而丙烯酰胺是可預防中的一種,已經有科學證明,這種化學物質能夠誘發胃癌,所以,想要預防胃癌,先要減少丙烯酰胺的形成。
丙烯酰胺的主要來源是澱粉類食物。澱粉在高溫下會產生丙烯酰胺,一般超過120 度就會產生,超過180 度會大量產生,而已經有科學證據證明,如果成人長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 — 2 毫克的丙烯酰胺就能大大提高胃癌的發生率。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富含澱粉的食物就是土豆了,切土豆絲絕對是廚藝基本體現,很多人願意把土豆切得越細越好,似乎也在暗示自己廚藝高超。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我並不提倡大家將土豆絲切細。細土豆絲與熱鍋的接觸面積更大,不注意火候的話,很容易在高溫下爆炒產生更多的丙烯酰胺,因此單從健康的角度來講,它比粗土豆絲更危險。
其次,我建議大家在炒土豆絲之前先在清水中浸泡10 至15 分鐘,充分減少土豆中的澱粉含量,這樣也會減少丙烯酰胺的產生。
很多小孩子喜歡吃炸薯條,這實在不是一種健康食品,且不說快餐食物的用油是否安全,即使在家製作,也不是值得提倡的食物,土豆條長時間在熱油中浸泡煎炸,油溫早已超過180度,很容易產生大量的丙烯酰胺。早就有報導證實,長期的油炸飲食會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甚至增加罹患胃腸道腫瘤的風險。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有一種傳統烹飪方法叫做勾芡,將澱粉混於水,做成芡,澆在魚或肉的表面,儘管味道很美,但因為澱粉的緣故,烹製時間較長的話,也很容易導致丙烯酰胺的積累,這種菜也盡量不要多吃。
除了富含澱粉的土豆以外,有一些不含澱粉的蔬菜也能產生丙烯酰胺。主要原因在於這些蔬菜中大都含有天冬氨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條件下也會產生,比如西葫蘆,炒過的西葫蘆每千克可含有350 微克的丙烯酰胺,其餘常見的蔬菜有小白菜、油菜、菠菜、西蘭花、茭白、蘑菇等,在烹飪這些食物時,盡量不要時間過長,防止丙烯酰胺的累積。
其實我的建議是,在炒菜之前盡量先將菜焯一下水,具體的方法是一定要等水沸騰後再放菜,焯完後將蔬菜快速降溫,可以放在涼水中浸泡或者放置在通風處晾,這樣做一來可以破壞蔬菜中的氧化酶,防止蔬菜被早早氧化,還能保證不破壞維生素C,更重要的是,因為蔬菜已經被焯過水,已經達到半熟的狀態,大大減少了炒菜的時間,因此減少了丙烯酰胺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