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無私、靈動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歷程。
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把鏡子,不斷發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並用新我來為孩子做示範和表率。我們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但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該“偷懶”的時候認真,該認真的時候“偷懶”。
這句話的意思,前半句“該偷懶的時候認真”,我國的父母對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攬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對大孩子我就不說了,你們可以自己對號入座。像去哪玩,玩什麼,交什麼朋友,找什麼樣的對象,你能想到的所有事情,父母幾乎都想插一腳。
對待小孩子更甚,孩子都4、5歲了,還幫孩子餵飯,幫孩子穿衣,幫孩子決定什麼時候餓,什麼時候暖。甚至孩子的愛好,都是大人一手包辦的。走在外面,你會看到有些家長懷裡抱著的孩子已經很大了,因為父母嫌他們走的慢,還是抱著方便。最後,他們辛辛苦苦養育出的孩子,到幼兒園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流能力差,脾氣暴躁,對他人的反饋信號沒有任何反應。
這些該偷懶的時候,你本可以放心放手交給孩子自己做,一開始因為不熟練,總要穿的慢一些,吃的髒兮兮,但是這是必經的過程。耐心一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到頭來大人孩子都受益。
再看該認真的時候,家長是如何偷懶的。孩子養成了一些壞的習慣,比如大晚上不睡覺,錯過了睡眠的最重要時段,早上孩子又不願意起來,上幼兒園遲到,你跟他說要認真改正,否則對身高有影響,他說“我也知道,可是習慣哪那麼好改的。”
再比如,你跟他說,要多陪孩子看繪本,請他參加親子活動,他永遠說忙啊,沒時間啊。玩手機,打遊戲時間可多了呢......
做父母的一定要記住:孩子的任何不良行為,最後背負責任的都是父母和孩子自己。
所以,該認真的時候偷不得懶,該偷懶的時候一定要放手放權。
二、小時慣,大了管
有的家長,心裡總認為孩子還小沒關係,大了再教育,哪知等孩子大了,習慣已經養成,就很難改變,父母就覺得孩子難管,什麼都得管著他。我班上不乏這樣的家長,對老師的建議充耳不聞,心裡自有一套,所以到了讀小學的時候,最辛苦的就是家長,每天上學丟三落四,不整理書包,需要父母給他整理好,做作業坐不住沒有自製力,總是想去玩,不專注。
所以不要忽視孩子小的時候的教育,尤其是好習慣的養成。
三、完全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生命的延續希望孩子能夠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目標。
於是,就在孩子的每一個發展階段,不管孩子的意願如何。
父母很容易將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和需要,要求孩子如何如何努力,一定要達成目標,一旦目標沒有達成,就視為失敗,把這種自身的無能和自身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孩子本身也一定會焦慮。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你可以逼著他去做不想做的事,
等孩子大了時,你會發現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嚴重,不願意按照父母的意願去生活。
父母要明白,孩子不是你們的附屬品,她和你們都是獨立和變化的個體,
她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有自己的人生,不認識到這點,教育就永遠會處於一種“想當然”的模式。
你覺得我們平時的家庭教育中還有什麼其他的問題嗎?歡迎各位評論留言補充哦。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評論收藏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