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一下我們帶孩子的過程,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是這樣子的:
孩子兩歲的時候,你追著他餵飯;
孩子三歲的時候,你追著他認字;
孩子四歲的時候,你追著他念詩;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六歲上學,你還得追著他寫作業;
簡直頭疼,還不容上班工作來得輕鬆,每個晚上,家有學生娃的爸爸媽媽,都會上演一場雞飛狗跳的倫理武打劇。
你不僅感慨:這日子,啥時候才是個頭啊?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自己主動學點什麼呢?
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能,而是家長沒有教好罷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情形大多都是父母跟在後面監督、催促著孩子,一鬆懈下來,孩子也變得懈怠、只想著玩。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主動學習,靠的是孩子的自覺性。而這個自覺性,是需要父母培養的。
其實,想讓孩子主動學習,下面這幾點十分關鍵:
1.早定規矩、嚴格執行
一個好的習慣,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養成的。它是一次次的重複行為的結果。
這就要求家長早早在孩子麵前製定一個正確的規矩,並且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做到。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學習,但是只要家長給他制定好規矩,並且有充分的耐心監督,時間久了,孩子自己也就有了這方面的意識。
比如每天回家後只有寫好作業才能看電視,並且不能超過一個小時;
每天讀書半個小時,並且要學會復述故事內容;
每天上課前一天提前預習新的學習內容,複習當天學習的內容等等。
定好規矩後,孩子和家長都必須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做得好有獎勵,沒有做到就必須得有懲罰。
不要隨意變動規則的內容,並且堅持下去。否則就會破壞規矩的有效性,最後形同虛設。
2.避免嘮叨、督促
有時候,家長總是怕孩子沉迷遊戲電視而忘記了學習,所以每次看見孩子玩耍就會變得非常焦慮,下意識就要提醒孩子趕緊去學。
“你怎麼又在看電視啊,作業寫完了嗎”
“別玩啦,你上次考試考了多少分啊就開始放鬆了”
……
可是,隨著你不斷的催促,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自覺了。變得更加拖延、懶惰、懈怠。
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減少嘮叨說教,長話短說,引導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應該是家長天天操心。
3.樹立目標,積極實現
學習是一個過程,如果我們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很快就會倦怠,然後喪失信心,前進也就沒有了動力。
但是如果設置幾個比較容易實現的小的目標,就會起到很明顯的激勵作用。
所以,家長應該多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根據孩子學習的實際,來跟他探討,並製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並鼓勵孩子主動學習。
除了自主感,培養孩子學習主動性另一個關鍵,就是讓孩子產生學習上的成就感。
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的目標要求應該由低到高,循序漸進,並做到因人而異。
讓孩子通過完成一個個階段性的小目標,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覺得自己能行。
孩子對每一次學習都感到愉快、喜悅,從而產生繼續學習的濃厚興趣。
4.培養主動感,多點陪伴
想不想學,最終還是由孩子自己決定。家長如果操控過多,孩子反而會產生逆反的心理。
家長放手,把主動權交給孩子,鼓勵他自己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內容,並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多一點時間陪伴他。
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像個老師一樣去監督孩子,作業是否做錯了、字是否寫歪了,一旦發現就開始責罵。
這樣營造出來的緊張氛圍會讓孩子覺得驚恐,不利於他主動學習。
家長不要將家庭氣氛營造得過於嚴厲、苛刻;盡量包容、寬鬆一點,少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少一點威脅,多一點鼓勵。
5.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我們常常會說: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變成這樣的人。
有時候,你會發現,並不是孩子不想學好,而是環境影響了他。
你一邊刷著手機,卻一邊讓孩子不要看電視?孩子當然是不情願的,如果每天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都是在認真地看書,那麼孩子自然而然也會覺得自己應該學習。
孩子是懂得比較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主動學習,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做到位沒有,自己做好了再去教育、啟發孩子。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需嚴格要求自己,看看書、認真工作、做家務,努力給孩子營造一種良好、溫馨的學習環境。
因此父母要懂得以身作則,比任何多餘的管教都要管用。學會這幾點,孩子主動學習不在話下,家長們趕緊試試吧。
文章來源:心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