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很多父母,孩子小的時候不管,大了不聽話了,就說孩子不孝順,養了個白眼狼。
完全沒有認識到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根本就是自己造成的。
01
A阿姨跟我父母是同一輩人,小的時候我經常能在院子裡聽到她和老公的吵架聲,她的大嗓門能把鄰居都引到她家門口看熱鬧。
誰都愛看熱鬧,何況我還是個小孩,但每次都被我爸媽攔住,他們對我說:“別人家裡吵架已經很難過了,你當熱鬧看,這是在傷害別人。”
所以我才知道看別人熱鬧是一種往人傷口上撒鹽的行為。
既然知道這樣不好,後來A阿姨再和她老公吵架,我就當做不經意路過他們家門前。然後就看到A阿姨的女兒小燕,看著吵架的A阿姨夫妻倆,也像在看熱鬧。
記憶中,小燕是個很瘋的女孩子,誰家擺酒,鄰里親戚間不免碰到。
一桌的人,還沒上幾個菜,小燕就急著往自己碗裡扒拉,桌上的人當面不說什麼,背後卻都說小燕沒家教,A阿姨和她老公怎麼教出這麼個討人厭的熊孩子。但是從沒有見A阿姨口中說過管教小燕的話。
後來我離家上學,偶爾從我媽電話裡的閒聊中得到關於A阿姨家的一些情況。
小燕上了高中,A阿姨覺得女兒這麼大了,怎麼一點不像人家姑娘那麼文靜,各種看小燕不順眼,於是就開始對小燕進行嚴厲的管教。
而小燕面對一個從小到大都沒有管過她,這麼大了卻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媽,非常非常不配合。
母女關係直接降到冰點,小燕本來就學習不好,這下為了反抗A阿姨,就學會了逃課,最後當然連大學都沒有考上。
世上沒有孩子越來越差,父母還越來越高興的,每對父母都或多或少對自己的孩子存著成龍成鳳的心。
因為沒有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教育他,導致孩子長大後偏離軌道,在社會上無處容身,這樣的結果只要是做父母的都會覺得痛悔揪心。
02
就像沒有人生來就是小偷、就會犯罪,孩子不會一夜之間變壞。當孩子第一次犯了錯時,父母沒有製止,那麼這錯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最後,父母才滿臉淚水不可置信:我的孩子這麼會變成這樣!
麻省理工大學的社會學教授艾瑞克做過一個小實驗:
把一些年齡相當,尚未入學的孩子們分為三批,為他們設置了一場遊戲,每個孩子身上都綁定一個電子計數器,電子計數器上的數字代表糖果的數量。每次犯規,數字就會減少,等他們到達終點,計術器上顯示什麼數字,他們就領到多少糖果。然而這三批孩子犯規後的懲罰規則卻不一樣。
第一批孩子犯規時,數字減少量會隨著他們犯規的次數增加,也就是說,犯規越多,每次減少的數字都比上次減少的數字更多;
第二批孩子每犯規一次,數字就減少一個。
第三批孩子一開始犯規數字則直接減去三分之一,但是隨著犯規次數的增加,減少量逐漸減少。
最後的實驗結果:
第一批孩子基本上都能順利完成遊戲,並且拿到較多醣果;
第二批孩子能順利完成遊戲,但拿到的糖果數較少;
第三批孩子很多都無法順利完成遊戲,並且最後大吵大鬧。
艾瑞克說:“同樣的孩子,在不同的場景下,會乖,也可能會熊,關鍵看你怎麼向孩子傳遞錯誤成本。”
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家長和社會沒有正確地向孩子傳達犯錯成本。
第一批孩子,由於懲罰力度是逐漸增加的,他們對規則會愈加敬畏,同時之前的懲罰作為已經失去的錯誤成本,會讓他們珍惜已有的糖果。
第三批孩子,在他們不熟悉規則的情況下,一開始的懲罰力度就很大,當再次犯規時懲罰力度又會變小,這就會在他們心裡形成規則不重要的印象。所以他們在後期犯規會越來越頻繁,遊戲失敗,於是自暴自棄。
事實上,絕大部分熊孩子鬧事,都是家長和社會錯誤地傳達犯錯成本。
03
當我們教育孩子時,一定要給他們制定嚴格的底線,觸及底線的懲罰也要始終一致,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有了這樣的是非觀,孩子才不會被養歪。
而這些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下:趁早。
晚了,一切就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