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理財二字,相信不少年輕人都挺有心得,畢竟,在這個全民理財的年代裡,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接觸過它,並且都賺到了或多或少的利息。對比起父輩那個年代來說,目前我們的理財途徑也越來越廣,不再只局限於銀行理財產品了。
但是,盲目的理財其實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說理財必須要先建立好屬於自己的一套思維,然後再逐漸的涉及其它投資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叫做理財,不然最終都有可能面臨本金的虧損。而在理財當中,其實有幾個大家常見的人性弱點,如果不將它們克服,那這種財其實理也白理。
一、盲目跟風,別人買啥我買啥
現在是一個網絡時代,網上也有很多文章與視頻教一些新手小白如何理財,而對於這些小白來說,看到類似文章如獲至寶,想也不想便全力跟進,結果卻害了自己。
例如,很多人會分享股票方面的知識以及如何操作,而這些人也確實是在股市裡賺到了錢,但是,他們對時間的把控、低買高賣的操作、盯盤以及一些消息面的渠道遠比普通人要強得多。
也就是說,哪怕我們和這些人購買同一支股票,最終的結果都有可能是別人賺錢我們虧錢,因為,很多普通人並不具備那麼多的時間去盯盤,也不具備那麼多的專業知識,所以最終淪為了韭菜。
不盲目跟風,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及投資方法,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而不是見別人賺錢後眼紅跟進,贏了誇自己能幹,輸了罵別人提供的消息是假的。將自己的理財收益與別人綁在一起,本身就是不可取的,這也是最大的一個弱點。
二、個人風險與資產配置沒搞清楚前,不要理財
相信大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都見過一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話,其實就是用來提醒一些理財小白的。很多人發現一個自認為適合自己的產品之後,便流行一把梭哈,將自己的存款全部投進去。
其實,這是最不合理的操作,不論哪種理財產品,我們都不能將所有身家投進去。而正確的做法,便是平攤風險,多投資幾款產品,正所謂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便是這個道理。
很多人也看過資產配置方面的書籍與文章,於是學著別人做起了331、4321式投資法則,最終卻發現這種法則似乎並不適合自己。所以,在投資之前,一是要搞清楚自身的風險接受等級,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保守型的人,那10%的風險性理財產品本就不該投,更應該將所有的本金投向保守型甚至是保本型理財產品當中。
關於風險,小胖推薦所謂的睡眠理論,即投資一款產品後你是否睡得香甜。如果投資某個10%以上的產品,發現自己每天晚上都睡不著甚至是患得患失的話,那很明顯就不適合自己。而反之,則適合,甚至可以尋找風險更大但收益更多的理財產品。
三、理財到底理的什麼?很多人想不明白
於大多數人而言,所謂的理財就是讓錢生錢,或者說一種賺錢的工具。誠然,這些人說得都對,但是,在小胖看來,其意義遠不止如此。
首先來講,理財其實是一種讓資產增值的工具,而不單單是指短時間內的賺錢。搞清楚了這一點,便會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嘴巴里叫嚷著自己在炒股或者理財,但賺了就笑、賠了就哭的心態了。沒有一個長遠的理財規劃,只局限於目前的得失,本就不叫理財而叫做投機。
其次,理財其實理的更是生活。例如,通過開源節流來快速的讓資金增長,這也是一種理財的方式,而生活當中的一些陋習也可以因此得到改善,減掉不必要的開銷、省下不必要的一些錢,這,就是理財的另外一面。
很多人只在意錢生錢,卻忽略了人生錢,以及理財帶給人們生活上的改變,不弄清楚這些,其實這個財真的算是白理了。
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只要是人便有弱點,尤其是在投資上面更容易盲目的衝動以及跟風。
當搞清楚了上面3點之後,理財的大方向基本上就定下來了,
而每年也能夠讓資金保持一定的增值,這樣,才算是合理的理財。
不論理財書籍如何教,也不論別人如何分享理財類的知識,但理財始終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不斷的實踐與總結一套屬於自己的理財方式,這樣,才是最好的方法。
不用眼紅別人賺到的收益,因為在那些高收益的背後,其實往往是你不能承受的高風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