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的學名:DimocarpuslonganLour.;英名;:Longan。台灣栽培的龍眼大分佈遍及台灣各地,面積逐年增加。以台南、南投、高雄、台中、彰化及嘉義等縣種植較多,約1.3萬公頃。龍眼栽培成本遠較其他水果為低。尤其病蟲害較少,噴藥次數1~2次即可,可以說是低農藥殘毒的清潔水果。
(一)栽培氣候與環境
龍眼是無患子科果樹中較耐低溫者,適宜種植區域較荔枝廣,但其生長需求環境與荔枝極為接近,於春夏季需有高溫多雨以促進果實及新梢生育,於秋冬季需有低溫乾燥的環境以利其停止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台灣各地均有龍眼,但最適宜經濟生產的地區是在新竹以南的區域;新竹以北冬季多雨,對龍眼生育及抽穗均有不利的影響。果實生育期(4月一6月)的雨量對果實著果及產量均有影響,長期乾旱往往造成落果或果實發育受阻而較小。海拔600米處雖可結果,但仍以低海拔山坡地較為適合。對土壤選擇不嚴,但以微酸性的沙質土壤為佳,在較高pH值土壤往往於幼苗期有葉片黃化等微量元素缺乏的病症;而於土壤肥沃處常使植株營養生長過於旺盛,較少開花結果。
(二)施肥
龍眼常被認為較野性.多采取放任栽培,很少施肥,使生長大受影響,尤其在採收後如枝條衰弱,無法產生新梢,將造成隔年結果現象。為促進新梢的發生及果實的增大,應定期施肥灌溉,培養相當數量的結果母枝。幼年樹施肥1年可分3次,成年樹1年以1次為宜,可使用台肥43號(複合肥),於花穗抽出後施用。為改善土質及增進果實品質,宜酌量使用堆肥,但堆肥宜於第一次施用。
(三)繁殖方法
龍眼繁殖常用高壓及嫁接兩種方法:
1.高壓法
此法為較速成的方法,可在5個月左右育成適合需要的苗木。尤宜於嫁接成活率低的品種如十月等。通常於春夏之際多雨季節,選取充實枝條,直徑約2~4公分,後以浸濕水苔或土壤.
包裹,外再用塑膠布包縛,並用尼龍繩綁緊兩端。約5個月即可剪下假植於苗床,於次年定植於田間。高壓苗的優點為植株易於矮化,且較早進入結果期,但初期生長較緩。
2.嫁接法
為最適合的繁殖法,不但可保留優良品種特性,且植株發育良好,根係比高壓苗優良,對惡劣環境亦較具耐性。嫁接時期以1月一3月低溫乾燥時最佳,3月以後多雨易使嫁接處積水霉爛。嫁接方式因樹齡而不同,幼年樹多采用切接法。需先以實生法於苗床培育砧木,龍眼種子因乾燥而失去發芽率,採收後立刻播種發芽率可達100%,發芽後1~2個月可移到苗床,約兩年後即可嫁接。成年樹的品種更新多采用高接法,即於距地面1米左右鋸斷,再施以皮接。為提高嫁接成活率,亦有先於嫁接前一個月鋸除砧木的上部,並以報紙等包縛基部,促使其產生癒合組織,再進行嫁接。若植株直徑過於粗大,亦可先將樹幹於0.5~1公分處鋸斷,促成新枝,於1~2年後再於新枝上嫁接。接穗應選取生長旺盛植株的1~2年生新梢,發育良好直徑約0.5~1公分之間,採取接穗前1個月,若能先於選定接穗基部進行環狀剝皮.寬約1公分左右,則可促使碳水化合物的蓄積,提高嫁接成活率。高接龍眼植株在嫁接後滿兩年便可開花結果,並立即進入盛產期。但植株高度不易控制。
(四)種植及整枝修剪
一般以4 月-8月多雨季節種植較佳。種植株距約在4~6米之間,種植前最好挖植穴,直徑及深度最好約60公分,放入腐熟堆肥與土壤充分拌合,種植後隨時鋤除植株根部周園雜草,以利初期的生長,種植後3~4年即可結果。龍眼矮化關係到果農本身的收益,不可不注意。整枝修剪宜從幼苗開始,種植成活後第二年於離地50~60公分左右剪斷,促使其生長出新芽並逐漸培養為主枝,使植株逐漸向四面開.展。同時為矮化植株,每年於採收後鋸除中心向上主幹,使植株高度降低,不但使採收容易,而且利於噴藥等栽培管理。成年樹如分枝點高且已形成單幹圍頭樹形,亦可於離地1米左右刻傷,促生新芽,並逐年誘導產生低而開張的分枝,再逐漸鋸除中心向上主於,培養矮化植株。
(五)影響產量的因素及對策
影響龍眼產量的因素主要如下:
1.開花期及果實發育期的氣候
開花期及果實發育期過於乾燥,常造成落花、落果。故適度的洩溉可提高著果率。並促進後期果肉的發育。開花期若遇數日陰雨,往往造成嚴重減產.為龍眼的最主要自然災害。
2.落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龍眼的落果率因品種而異,依中興大學黃弼臣教授的研究,落果可分三個時期,第一.期在花後1週,落果率最高;第二期在花後3~5週,落果較少;第三期在9~10週,落果率略高於第二期.有的科技人員以為第一-期的落果應為授粉不完全所致,第二期落果可能為胚的發育受阻而造成,此二次落果為正常現象,一般栽培品種在經過此兩次落果後仍能有正常的產量。第三次的落果可能為:果實間養分競爭,及蟲害所造成,在管理良好的果園較不嚴重。蟲害主要為果實蛀蟲為害,於花落後5週起噴灑2~3次的藥劑,每次間隔10~14日,可防治虫害的發生,降低著果率。可使用的藥劑為50%芬殺松乳劑1000倍,50%撲滅松乳劑1000倍,或40.64%加保扶水懸粉800~1 200倍稀釋液。
3.隔年結果的發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隔年結果常見於龍眼、荔枝,除上述兩項因素可造成隔年結果之外,其主要原因在於植株生理及發育的調整與花芽分化時間未協調。常見隔年結果有2種情形:(1)生長衰弱:龍眼花穗大都由前年生枝條頂端或靠頂端葉腋抽出,如前--年結果太多,採收後植株生長衰弱,無法及時再發新梢,致缺乏結果母枝,影響次年的花芽分化而減產.春夏季注意肥培管理,採收前施用
速效性肥一次,使新梢充分發育,可培育良好的結果母枝,防止隔年結果現象發生。(2)生長旺盛:龍眼荔枝的生長習性極為接近,於春夏季多生新梢而於秋冬季停止生長才能進行花芽分:化。但冬季遇高溫多雨時,往往再發新梢而影響花芽分化。荔枝栽培多於10月左右進行環狀刻傷或於11月噴抑製劑或除去新梢,以保證次年開花,龍眼使用此類方法亦有相同效果,但龍眼與荔枝比較,對氣候反應較不敏感,即較易開花,因此往往無乙烯處理亦易開花。目前,有效方法是採收以後勿再施用氮肥,以免刺激生長,造成無法開花。冬梢發生時,以乙烯利1 500倍稀釋液處理,可減少隔年結果的發生。
4.果實大小的增進與產量
果實的大小與產量有顯著的正相關,大果為最重要的果實性狀,目前的趨勢顯示消費者大多數喜好大果,對甜度的要求不嚴格,使品質極佳的中果品種漸遭淘汰。果實大小決定於(1)品種:部分品種即使在豐產的情況下,果實仍較其他品種大。原選擇這些大果型品種推廣種植;(2)植株的結果數:結果太多導致果實較小,果數減少可增加單果重量,目前可進行的方法是:於著果初期剪除過多的果穗,以增進果重。適度的灌溉可避免因乾旱造成果肉發育受阻。
(六)、採收與貯藏
龍眼果實的發育,在後期較為迅速,尤其可食的果肉部分,在花後第7天才開始發育,至後期迅速增加。甜度的增加,也以後期較速。然而,提早採收價格較高,且有些品種於成熟後期甜度迅速減退,所以部分農民往往提早採收以上市。此時果實尚未完全成熟,果肉亦未充分發育,無法發揮其品種特性,且早採果與完全成熟的果重有時相差1~2成,無形中造成總產量的減少,因此龍眼的採收,須先衡量其經濟效益才決定其採收時間。龍眼上市季節長達5個月,其生產量的多寡充分反應於市價。於生產末期如9月一11月,因供應量減少使產地價回升,可高達盛產期的數倍,因此龍眼晚採利潤較佳。因一般品種於成然後期均有退甘現象,過晚採收並不適合,目前只有九月或十月龍眼因生育期較長,且可在樹上保留較久而甜味不減,可較晚採收。採收龍眼正確的方法是應剪取果穗部位的小枝,避免摘取葉片,如此可使採收後植株迅速發出新梢,成為次年的結果母枝。龍眼貯藏於0~5 C處最佳,約可貯藏1個月,以透明塑膠盒加保鮮膜貯藏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