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七個妙招,怎麼糾正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毛病!
最近看到一個很搞笑的話,不談學習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談學習雞飛狗跳、血壓升高,不知道你們家情況是不是也這樣,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本來一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卻花兩個小時以上。有些孩子邊寫邊玩,還有些要家長陪同,才能完成作業等等。拖拉會給孩子們造成沒有時間觀念,作息不規律,生活學習混亂,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如果不加以重視的話,長大了工作也是拖拖拉拉,沒有效率!孩子的教育不能只看成績,更要重視習慣能力的培養。當孩子做事拖拉的時候,如果我們一味的催促或責罵孩子,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孩子寫作業慢,有可能是因為他條理性差,也有可能因為基礎薄弱,還有可能是因為時間觀念差,注意力不集中,追求完美等等,我們一定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毛病!
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看看你們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第一種情況是條理性差,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老師布置的什麼作業,作業等記本沒有抄或則抄漏,只能依賴父母下班回到家問好了才開始寫,有些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文具準備不齊全,要用的時候才慌慌張張的去找,一會削鉛筆,一會找橡皮擦,有些甚至還把課本和作業本都落在學校,光是找課本就花了半天,這樣寫作業當然慢,以上這些都是條理性差的典型,丟三落四,不懂的規劃和合理安排。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責任全在於父母,可以說孩子的磨蹭都是父母一手包辦出來的,孩子每天穿衣戴帽,收拾書包都由媽媽幫著完成,吃什么喝什麼,根本不用操心,甚至連牙膏也不用擠,坐享其成,這種包辦恰恰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慢慢就養成依賴的習慣,孩子也覺得父母做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反正媽媽都幫我安排好,那我就不用管了。首先我們要把做事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由掃地,倒垃圾到整理房間的等,除了要耐心教導外,我們還有抑制住代勞的衝動,孩子學習做事都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學會,正所謂,熟能生巧!另外我們還要允許孩子做不好,做的慢,孩子有進步之後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當他慢慢的學會穿衣吃飯,收拾整理,動手能力得到了鍛鍊,做其他事也自然利索起來。我們要讓他知道按時完成作業是做學生最基本的要求,上課認真聽講,做好作業登記,寫完作業後把各科的作業本,課文用文件袋分類好,裝進書包,為第二天上學做好準備,如果孩子做事沒有條理性,我們教他把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事情的輕重緩急出現後,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做事有條不紊的習慣。

第二種情況是追求完美,有些孩子學習很認真,成績也很好,就是寫作業特別慢,寫生字時如果有一個字沒寫好,就用橡皮擦擦了重寫,倘若感覺還是不好,就繼續擦,繼續寫,甚至覺得不行,還會撕掉這一頁,重新再寫,原本那半小時的作業經常要寫到兩個小時以上,不斷的重複,會浪費很多時間,寫作業也變得拖拉起來。這些追求完美的孩子們,其實也是父母無意中訓練出來的,要糾正孩子這個毛病,我們自身不要過分的追求完美,因為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我們自身就要求完美,那麼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這樣的話孩子寫作業不是慢,就是對學習感到害怕。還有些孩子會苛求自己的學習,特別是低年級。剛接觸作業會格外認真,總覺得自己沒有寫好,一遍遍的重複,我們要和孩子多交流,了解為什麼他們感覺到不滿意,引導他們不要追求完美,可以等他們把作業寫好之後在拿另外一個本子聯繫。喜歡用橡皮擦不斷擦來擦去,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又或者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造成的,對於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的自責,也不要用打罵來進行糾正,可以使用肯定表揚的手段來訓練,在家了可以寫作業的時候少用或者不用橡皮,在一段時間內迅速準確寫好就給予表揚和鼓勵,經過一段時間的脫敏訓練,孩子依賴橡皮擦的壞習慣就會逐漸地得到糾正。

第三種情況是學習基礎差,對學習不感興趣!有些孩子是因為基礎薄弱,沒有聽懂老師說啥內容,所以寫作業的時候就會遇到一些難題,這個字不認識那道題不理解,所以速度就慢了!還有些孩子放學回來扔下書包就出去玩,或者拿著電視遙控不放,作業能拖就拖,直到不得已的時候才隨便應付,玩的時候很快學習的時候就磨磨蹭蹭!如果您孩子屬於這種類型,真正解決的不是我磨蹭問題,而是怎麼輔導孩子彌補學習上的缺漏,還有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我們教孩子想先讓過去,先做會做的題,最後,再來做不會的題,這樣的話可以節省時間!也不會打斷的孩子寫作業的專注度,對於不會的題目我們要給予孩子指導,當然指導不是說讓我們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弄清楚孩子到底哪裡不會,然後給孩子知道,引導孩子去獨立思考,只有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孩子學習進度跟上了,速度自然也快了。
孩子喜歡玩不願意寫作業,在他看來學習很難,記不住,弄不懂!但是,玩很簡單啊!這種情況我們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我們要多跟孩子交流,看看是哪裡出的問題,如果沒聽懂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我們就針對性的給他補補課,如果是記不住我們幫他掌握一下記憶的方法,如果孩子只是覺得累了,我們幫他合理的安排時間,勞逸結合!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我們就獎勵一個小星星,集齊十個小星星,可以滿足孩子一個願望,這個願望可以是看一場電影,可以買一本喜歡的書,吃一頓麥當勞等等。

第四種是被迫無奈故意磨蹭,這是一種主觀性的磨蹭,很多孩子都屬於這種類型,怎麼會被迫無奈?被誰逼的呢?那當然是爸爸媽媽我們了,現在的家長啊,望子成龍,望子成鳳,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孩子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外,家長又額外地增加了很多,孩子心裡想,我為什麼要快點寫,寫完了還有,都沒有時間給我玩,我倒不如慢點寫,一邊寫一邊玩,父母沒有想到吧,磨蹭成了孩子的對策。這種磨蹭的方式恐怕是最讓我們頭疼的了,因為他並不是快不起來,而是他根本不想快,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也不用大發雷霆,也沒有必要用強硬的態度去對待,因為帶有這種思想的孩子,往往已經有了叛逆的心理,如果我們粗爆的對待反而會適得其反。建議家長不要再給孩子增加作業了,孩子按時按質完成,要留點時間給孩子自由分配,玩會玩具,看一會課外書,出去散散步等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孩子才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他知道早點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否則孩子開始有意識的慢,久而久之,漸漸養成習慣,那就真的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第五種情況是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這種情況存在的最多,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對時間也沒有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很自然的事,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首先要改掉愛睡懶覺的壞習慣!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然後讓孩子學會合理的利用時間,教他學習計劃!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和學習,如果這樣能堅持三個月以上,您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做事有效率的人。
寶貝該寫作業了,快,別看電視了,趕緊練琴去,該洗澡了啊,你在家是不是也經常這樣提醒孩子,如果家長總是習慣什麼都替孩子安排好,想好,那孩子就很難有時間觀念,因此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讓孩子成為時間的奴隸,那就一分一秒都替他安排好,我想在座的家長一定能做出明智的選擇。怎樣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我們可以寓教於樂的用遊戲的方法,比如說,你五分鐘為限,用鬧鐘來計時和孩子比賽收拾玩具,或者把作業當成考試,設定考試時間,讓孩子產生一種緊迫感,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的體驗到成就感,久而久之速度也就提高了。
建議家長每天都給孩子做一分鐘的專項練習,比如一分鐘的口算,一分鐘漢字聯繫,一分鐘寫數字等等,通過以上的訓練能夠讓孩子了解到時間的寶貴,一分鐘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寫字速度,還有做題的速度,訓練的時候一分鐘為一組,每天可以練2到3組,同時要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進行對比。

第六種這種情況是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很多,有些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為他的注意力不太集中,任何一件小事,一個毫不相干的小東西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特別是低年級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東張西望,一會玩橡皮,一會咬手指一會削鉛筆,這樣的學法怎麼能快起來呢!這種屬於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延長的,一般來說,2到3歲時專注時間是10到12分鐘,四到六歲是,12到15分鐘,7到10歲是二十分鐘,10到12歲是25分鐘,12歲以上是三十分鐘。低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時間一般在15到20分鐘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做作業超過二十分鐘,他們就會走神,如果寫一個字走神十五分鐘,那作業自然也就拖拖拉拉了。對於拖拉的孩子,我們需要幫助他強化自我控制能力,減少外界事物對他的吸引,儘量給他一個安靜簡潔的環境,尤其是書桌,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是不要堆放玩具,這些會不會生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需要安靜,不要在他學習的過程當中,為了關心他,就給他送水果,給他倒水擦汗等,這些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我們要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果完成的好就給鼓勵!如果作業太多,我們可以把作業分成兩三個階段,比如說第一次規定做十五分鐘就休息一會,然後再接著做十五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後,然後鎖定時間就可以慢慢的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就不要再分隔時間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這些都是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
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我們將在下期和大家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敬請大家關注。
最後一個是協調性差孩子磨蹭除了剛才所說的六個原因,還有是因為生理方面啊,現在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家長都視孩子為掌上明珠,兒童應有的摸爬滾打,在發育的過程當中被人為破壞了,兒童該爬的時候沒有爬,日後就可能出現協調性差,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鍊,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能力差,獨生子女出現感覺統合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缺乏鍛鍊,缺乏遊戲,缺乏大自然的薰陶。有些孩子很聰明,思維也很活躍,但是表達和書寫就很慢,經常寫錯字漏寫,這些都屬於思維和手,不能同步,這些孩子普遍不善於交流,有些說話還有口吃的現象,我們平時要多鼓勵孩子跟別人交流,有意思的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還有些孩子寫字歪歪扭扭寫字出格或者寫錯字,把朋友寫成明友的,這些都屬於手眼不協調,所以寫作業很費勁,總是挨家長的批評,久而久之就會討厭,甚至恐懼寫作業,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都要互相的配合,採用正確的方法去指導孩子,不要一味的埋怨和批評。本次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家長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
-------------------------------------------------------------------
拖拉會造成孩子們沒有時間觀念,作息不規律,學習生活紊亂,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如果不加以重視和糾正,長大了工作也是拖拖拉拉,沒有效率。可見,孩子的教育不能只看成績,更要重視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當孩子做事拖拉的時候,如果我們一味地催促或責罵孩子,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孩子寫作業慢,有可能是因為他條理性差;也有可能因為基礎薄弱;還有可能是時間觀念差、注意力不集中、追求完美等等,我們一定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毛病。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看看您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寫作業慢的原因提要:
1、條理性差——學習無方法。
2、追求完美——橡皮綜合症。
3、學習基礎差——學習沒有興趣,學習有困難。
4、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5、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6、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7、協調性差——感統失調。
一、條理性差——缺乏獨立能力
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老師布置了什麼作業,作業登記本沒有抄或者抄漏,只能依賴父母下班回家問好了才匆忙開始寫;有些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文具準備不齊全,要用的時候才慌慌張張去找,一會削鉛筆,一會找橡皮擦,有些甚至還把課本或作業本都漏在學校,光是找課本都要半天,這樣寫作業當然慢啦。以上這些都是條理性差的典型案例,丟三拉四,不懂得規劃和合理安排。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責任全在於父母,可以說孩子的磨蹭都是父母一手包辦出來的。孩子每天穿衣戴帽收拾書包都由媽媽幫著完成,吃什么喝什麼,根本不用操心,甚至連牙膏也不用擠,坐享其成。這種包辦恰恰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慢慢就養成依賴的習慣,孩子也覺得父母做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反正媽媽會幫我安排,我不用管了。
首先我們要把做事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掃地、倒垃圾、整理房間等。除了要耐心教導外,我們還要抑制住代勞的衝動,孩子學習做事都是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學會,正所謂熟能生巧。另外,我們還要允許孩子做不好、做得慢,孩子有進步後,要及時表揚鼓勵,當他慢慢學會穿衣、吃飯、收拾整理,動手能力得到鍛鍊,做其他事也自然會利索起來。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按時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的要求,上課認真聽講做好作業登記,寫完作業後把各科課本用文件袋分類好裝進書包,為第二天上學做好準備,如果孩子做事沒有條理性,我們教他將做的事情列個清單,要按事情的輕重緩急分出先後,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做事有條不紊的習慣。
二、追求完美——橡皮綜合症
有些孩子學習很認真,成績也很好,就是寫作業特別慢,寫生字時如果有一個字沒寫好,就用橡皮擦了重寫,倘若感覺還是不好,就會繼續擦繼續寫,甚至覺得不行,還會撕掉這一頁,重新再寫。原本半小時的作業,經常要寫2個小時,為了追求完美而不停地重複,會浪費很多時間,寫作業變得拖拉起來。
這些追求完美的孩子們,其實都是父母無意中訓練出來的。要糾正孩子的這個毛病,我們自身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媽媽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我們自身就要求完美,那麼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這樣的話,孩子寫作業不是慢就是對學習感到害怕。
有些孩子會苛求自己的學習,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剛接觸作業會格外認真,總覺得自己沒寫好,一遍遍地重複。我們要和孩子交流,了解為什麼不滿意,引導他不要追求完美,等作業完成後,再拿另一個本子反覆練習。
還有些孩子喜歡用橡皮不斷地擦來擦去,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過高,或者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造成的。對於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強行糾正,可以使用肯定表揚的手段來訓練。在家寫作業儘量少用或不用橡皮,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寫好就及時表揚和鼓勵,經過一段時間的脫敏訓練,孩子依賴橡皮的壞習慣就會逐漸得到糾正。
三、學習基礎差——學習有困難,對學習不感興趣
有些孩子是因為基礎薄弱,沒有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所以寫作業的時候就會遇到一些難題,這個字不認識,那道題也不理解,速度也自然也就慢了。還有些孩子放學回來,扔下書包就出去玩,或者拿著電視遙控不放,作業能拖就拖,直到不得矣時,才隨便應付,玩得時候動作很快,寫的時候就磨磨蹭蹭。如果您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麼真正解決的不是磨蹭的問題,而是怎麼輔導孩子,彌補知識上的缺陷,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我們教孩子先做其他題目,最後再做不會的部分,這樣就可以節省問來問去的時間,也不會打斷孩子寫作業的專注。對於孩子不懂的題目,我們要給孩子指導,指導不是讓父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弄清楚孩子到底哪裡不會,然後給孩子補上不懂的知識,啟發孩子思考,只有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孩子學習進度跟上了,速度自然也快了。
孩子喜歡玩不願意寫作業,在他看來,學習很難,記不住,弄不懂,但是玩很簡單。這種情況我們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先和孩子交流一下,看看哪裡出問題。如果沒聽懂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我們就針對性的給他補補課;如果記不住我們幫他掌握記憶的方法;如果只是覺得很累,我們幫他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
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來調動他的積極性,例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一項作業,我們就獎勵一個小星星,集齊10個星星,可以滿足孩子一個願望,這個願意可以是看一場電影,買一本喜歡的書,吃一頓麥當勞等等。對於孩子取得的小進步,我們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故意磨蹭——被逼無奈
這是一種主觀性的磨蹭,很多孩子都屬於這種類型。怎麼被逼無奈?被誰逼的呢?當然是爸爸媽媽!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孩子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外,家長迫不及待地又增加了作業,孩子心想:我為什麼要快點寫,反正寫完了還有,都沒時間玩,我還不如慢點寫,邊寫邊玩。父母沒想到吧,磨蹭竟然也成了孩子的一項對策。
這種磨蹭的方式恐怕是最讓我們頭疼的,因為他並不是快不起來,而是根本就不想快。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用大發雷霆,也沒必要用強硬的態度去對待,因為帶有這種思想的孩子,往往已經有了逆反心理,如果我們粗暴對待,反而會適得其反。
建議家長們不要再給孩子額外增加作業了,孩子按時按質完成,要留點時間給孩子去自由支配,玩一下玩具,看一會課外書,出去散散步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否則,孩子開始會有意識的慢,久而久之,漸漸地養成習慣,就真得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五、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這種情況存在的最多,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對時間也就沒有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首先要改掉愛睡懶覺的壞習慣,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然後讓孩子學會合理利用時間,教他制訂學習計劃,《中庸》裡提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做計劃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有規律地生活和學習。如果能堅持三個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做事有效率的人。
「該寫作業了」「到練琴時間了」「該洗澡了!」您在家裡是不是也經常這樣提醒和催促孩子,如果家長總是習慣什麼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那孩子就很難有時間觀念。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讓孩子成為時間的奴隸,就一分一秒都替他安排好,我想在座的家長一定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我們可以寓教於樂,用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比如以五分鐘為限,用鬧鐘計時,和孩子比賽收拾玩具;或者把作業當成考試,設定考試時間,讓孩子產生一種緊迫感,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體驗到成就感,久而久之,速度也就提高了。
建議家長每天給孩子做一分鐘專項訓練,例如一分鐘口算、一分鐘漢字訓練、一分鐘寫數字等。通過以上的訓練能夠讓孩子了解到時間的寶貴,一分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速度。訓練時以1分鐘為一組,每天練二到三組,還要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並進行對比。
六、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有些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為他的注意力不太集中,任何一件小事、一個毫不相干的小東西的都吸引他的注意。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東張西望,一會玩橡皮,一會咬手指,一會削鉛筆,這樣的寫法怎麼能快起來?
這個屬於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延長的,一般來說:2-3歲時,專注時間是10-12分鐘;5-6歲時是12-15分鐘;7-10歲時是20分鐘;10-12歲是25分鐘,12歲以上是30分鐘。低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做作業超過20分鐘,他們就會走神,如果寫一個字走神5分鐘,作業當然就拖拖拉拉了。
面對注意力分散而拖拉的孩子,我們需要幫助他強化自我控制能力,減少外界事物對他的吸引,儘量給他一個安靜簡潔的環境,尤其是書桌,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這些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
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果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成兩個或三個階段。如第一次規定做15分鐘,休息一會,然後再做15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後,往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這是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
七、協調性差——感統失調
孩子磨蹭的原因除了以上的原因,還有可能是生理方面的。現在的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家長都視孩子為掌上明珠,兒童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為,在發育的過程中都被人為破壞。兒童該爬的時候沒爬,日後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鍊,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差。獨生子女出現感覺統合障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運動、缺乏遊戲、缺乏大自然的薰陶。
有些孩子很聰明,思維很活躍,但是表達和書寫就很慢,經常寫錯字、漏寫等,這些都屬於思維和手不能同步,這些孩子普遍不善於交流,有些說話還會有口吃現象,我們平時多鼓勵孩子跟別人交流,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
還有些孩子寫字歪歪扭扭,寫字出格,或者看錯字,把朋友寫成明友等,這些屬於手眼不協調,所以寫作業很費勁,總是挨老師和家長的批評,久而久之就會討厭甚至恐懼寫作業,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互相配合,採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不要一味地埋怨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