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說:“我覺得做人的最高境界是節制,而不是釋放。釋放是很容易的,難的是節制。”
孩子喜歡一個人在家嗎?如果有的孩子喜歡,那是因為自由。
如果有的孩子不喜歡,那是因為孤獨。
無論自由還是孤獨,一個人學會節制,就是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人喜歡自由教育,有人喜歡傳統教育。這其實就是釋放與節制的問題。
有人認為應該讓孩子釋放的天性,有人認為應該讓孩子學會節制。
◆ ◆ ◆
七歲的兒子說,今天老師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問題。問同學們喜不喜歡一個人在家?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說喜歡一個人在家。
只有兒子回答,不喜歡一個人在家,因為會覺得孤獨。
他說,自己就會選擇看書。看了自己喜歡的書,他覺得就不孤獨了。忽然,兒子委屈地哭起來。
兒子說好羨慕別的同學,因為他們在家想幹什麼就乾什麼,自由自在。
媽媽就問,如果讓他每天自由自在,最希望做什麼事情?
兒子說,最想看電視。媽媽也同意了。沒想到,兒子卻說,“吃的苦衷苦,方為人上人。
其實,讀書也是很快樂的。只是同學們都說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我就羨慕。”
媽媽問,有沒有人很羨慕他。兒子說,除了三五個特別調皮的人,基本全班人都很羨慕他。
因為大家都覺得他懂得很多,特別是歐陽同學很崇拜他,……說著說著,兒子就開心起來了。
兒子滔滔不絕地說著,彷彿那種悲傷早已沒了踪影。我分明感覺到他的自信,源於閱讀。
閱讀,帶來的好處遠何止一點點呢。
但是閱讀是需要時間的,特別是大量而廣泛的閱讀,就需要更多時間。
那麼就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慾望,比如看電視、玩遊戲等。
兒子讀一年級,每天放學後,除了寫作業,都會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包括讀詩詞和故事書。
有時會練毛筆字,有時會在樓下跳繩,有時會自由玩耍。
但是,我特別重視“每日閱讀”。我會比較注意時間安排,
因為拖拉的習慣就會把時間偷走。聽了兒子的話,我心情很矛盾。
不知道是否應該把自由完全還給孩子,還是應該讓他繼續堅持“每日閱讀”。
做為父母,時常出於這種矛盾狀態。
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是完全無憂無慮地成長。我很快樂!我也很感謝父母。
但是,如果說一點缺憾沒有也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哪裡會有萬全之法?
既得到童年的純粹快樂,又學習到了別人沒有學到的知識。
其實,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就需要付出別人沒有付出的努力。
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的積累,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收穫。
我在想,如果童年可以重來,我也希望父母能引導我閱讀。
因為純粹快樂的童年,意味著要在後來的道路上付出更多努力去追夢。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孤單的感覺。
孤單的孩子,當你羨慕別人自由自在的時候,其實,他也會有孤獨的感覺。
看電視、打遊戲、玩陀螺等方式,只能排解一時的孤單;
當你學會用看書的方式排解孤獨的時候,其實,你已經不孤獨了。
你非但遠離了孤獨,而且你內心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君子慎獨,也就是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要更加小心,嚴格要求自己。
這時能看出一個人的最高品質,就是節制。
節制,會有一種很痛苦的感覺,但這對人的性格培養是有好處的。
七歲的孩子,
在獨處的時候,學會節制慾望;
在孤獨的時候,學會用閱讀排解孤獨的感覺。
這樣的品質和習慣,多麼令人欣慰和歡喜啊!
自由和節制,從來都是需要平衡。過度自由就是放縱,只能換取短時期內的快樂。
過度節制就會束縛,讓孩子困在自卑、壓抑的牢籠裡不能喘息。
對於孩子喜歡看電視、玩遊戲等,這些我都會適當滿足。
有時看電視,他會選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中華好詩詞》等等。
經典閱讀,對孩子的思想、興趣、愛好都會產生影響。
有了閱讀的基礎,即使給孩子自由,也是有引路人的。
有了節制的基礎,對孩子適當的滿足,會帶來極大的幸福感。
作者簡介每周微課專欄作者:春華秋實,原名:於春華,從事教育事業十餘年,我筆寫我心。
微信號:yuer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