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筍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多吃有益健康,甚受消費者歡迎。其烹調方式與竹筍相似,有人稱之為白竹筍筍,烹調之前可先以熱水燙過,保持其柔軟度,其味鮮美,不像有些竹筍帶有苦味。茭白筍通常切成塊狀、片狀或絲狀和肉類或其他配料一起炒食或是燜煮,煨湯.涼拌等,每一道做法都是美味料理。
*****(一)優良母株選擇*****
茭白一般採用分株的無性繁殖法,延續後代,筍園中因常有雄株、黑心或灰茭與病森病等問題的存在,如果選種不慎,會把上--代的不良特性,直接傳給下一代,造成品質與產量降低,故須慎重選種。茭白筍優良母株選擇要領,除選擇具有本品種特性外,尚須注意茭叢中不混雜一支雄茭或灰茭,生育要平均,株形較矮,孕茭率高,成熟-致,筍形大,不呈鐵鎚狀,且選擇黑穗菌成熟期較晚(即筍肉黑點產生較晚的植株)的茭叢為選擇對象。選擇工作宜在植株生育期及採收過程中隨時注意,把符合標準的株叢做好標記,標記要明顯且能固定,不因風吹或採收而移動或倒伏,以免發生選種誤差。
*****(二)母莖的挖取*****
以前茭白筍栽培慣例均採用宿根栽培,是於秋收採筍後母株即放置田間,讓其休眠越冬,待翌年春天茭白萌芽後,才將前作遺留的殘株敗葉略加以切割整理,使其再生髮育成長,但自大面積推廣栽培後,傳統連作宿根栽培因分蘗數過多,造成擁擠,通風不良、日照不足,使植株柔弱、產量低,故改為分株繁殖法,即於春播前20天將前期生產後做好標記的優良母株,用土鏟或小型挖土機自根部帶土一起挖取,然後將根部翻轉曝曬田間或空地。旺莖取苗量的多寡受當期灌水量深淺影響很大,通常淺水灌溉(水深30公分以下),每叢母株取苗量約7~10苗.深水灌溉區取苗量約2~3苗,以淺水灌溉母株取苗量較多,而產苗量的多少對產筍量不成正相關,通常每0.1公頃約需母莖25~30叢,深水灌溉區須加倍。經曬乾後的母株用鋤頭打散附土,再以利刀將母株上殘留綠色短縮莖以每三支為一束切開,把地上部枯乾部及鬚根部分切掉,留取長約15公分的短縮莖,供育苗或直播用。
*****(三)播植或育苗*****
供育苗用或直播用的茭白母莖系利用嫩筍採收後,留在基部的短縮莖,莖上有節.節上有芽眼,幼苗即由此芽眼萌芽生長而成。茭白無性繁殖法可分直播與育苗移植兩種,直播是將切好的時莖於田間放水整平後進行,再依定點播種方式將母莖插植,深度以不被水流動為度。育苗法係將母莖先在苗床中育苗,待株高30~40公分左右時移植本田,育苗法雖較費工,但可減少因寒害造成的風險。播種或育苗適期,青殼及白殼種宜在12月下旬(冬至前後)進行,赤殼種則於3月-4月進行。
*****(四)整地*****
於10月一11月秋筍採收後,立即放乾田水,待地上殘枝落葉乾枯後,放火焚燒之,可達到殺菌、殺蟲、清潔田園的效果。然後施用石灰150公斤/0.1公頃或SH土壤改良劑80公斤/0.1公頃,用以緩和土壤酸性,並用深耕犁翻犁曬田,促進土壤風化,增加土壤通氣性,以利下作茭白根部發展,據試驗結果顯示,酸性土壤施用矽酸爐渣2噸/公頃,可提高pH值0.21~0.35單位,提高春作茭白產量10%。又秋作採收後至春植前給土壤充分休息機會,進行深耕曬田,讓土壤充分風化,可使產量比不深耕曬田處理增產3.6%~11.8%。並於種植前一周築好四周護堤,使結實、光滑.不漏水,以便孕茭期蓄水養筍,本田於種植前一天灌水翻犁整平,待水清後可用劃行器劃行定植。
*****(五)種植距離及株數及移植適期*****
埔里地區青殼種種植距離較寬闊,行株距採用1米×1米或1.3米×1.3米,每0.1公頃種植株數分別為1 000株及591株,北部地區赤殼種採用1.0米×0.9米,每0.1公頃種1100株,白河地區白殼種採用0.9米×0.6米,每0.1公頃約1 850株。移植適期通常於育苗後35~45天,株高約30~40公分時進行為宜,青殼及白殼種以在1月-2月間為宜,赤殼種在5月一6月間移植為佳。
*****(六)田間除草及除葉工作*****
茭白定植後田間會長出許多雜草,可在水稻田施用殺草劑代替人工除草,在施藥後仍應保持3~5公分水深3~5天,以發揮殺草功能。茭白生育期間亦應進行清除病葉或枯葉及拔除無效分蘗工作1~2次,目的是使通風良好,日照充足,不使葉片過分密集,影響植株生長並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還須注意田間避免過分密植及過量施用氨肥,保持田間適雖通氣及日照,促進茭白生育。
*****(七)施肥*****
茭白植株高大,根群旺盛,吸肥力強,需肥量高;適當的施肥量應依據土壤肥力及茭白生育情形作靈活調節供給,一般施肥分一次基肥及4次追肥施用,其施肥量如表4-5。第一次追肥於定植後10天施用,以促進幼苗生長,第二次追肥於定植後20~25天施用,以促進分蘗,第三次追肥於定植後40~45天施用,此後應停止一段時期不施肥,以控制生長,防止分蘗過盛,影響結筍,待孕茭期再施用第四次追肥,此次施肥應把握適當時期施用,因過早施用往往會引起徒長,延遲結筍,施用過晚,趕不上結筍需要,導致茭白筍細小,產量降低,適當施用時期宜在孕茭期扁莖開始膨大時進行。
*****(八)採收*****
***1.採收適期***
早生青殼或白殼種於4月下旬或5月上旬開始採收春筍,(約在定植後125天左右)採收盛期約在5月下旬一6月中旬,秋筍約在8月下旬至10中旬,晚生赤殼種於9月至11中旬採收,當茭白外葉三片長全,劍葉短縮,嫩莖顯著肥大,葉鞘向外459伸長,隱約可見茭白嫩莖,即表示成熟,需立即採收。
***2.採收方法***
採收時以銳利鐮刀由筍莖基部短縮莖上留2~3節割取,然後將基部和葉梢部切掉,保留嫩筍部長約30~50公分,再以尼龍袋或塑料籠包裝,以利運銷。未運銷前可將整包嫩筍浸泡於水槽中,水宜保持流動性,以維持嫩筍鮮度。
***3.採收後處理及保鮮***
茭白筍採收後,迅速以4°C的冰水預冷20分鐘後,撈起使水滴幹,再以厚度0.03公分的PE塑料袋包裝,減少水分損失,貯於5°C士1°C的冷藏庫,可貯藏約23天,保鮮效果好,帶殼貯藏較不帶殼貯藏,能防止綠化及失水,並且更有利於貯藏及保鮮。茭白筍經52°C溫湯處理10分鐘後貯藏於5°C冷藏庫中,經21天,尚能保持茭白筍的食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