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一過,代表著今年的“加長版”三伏天終於結束了。如今這才剛出了伏,“秋老虎”又找上門來了。
雖然“出伏”並不意味著夏天已經過去,出伏天處於夏秋交替之間,但從養生的角度來講,還是要順時應季,生活作息方面做一些潛移默化的調整,才能夠應對即將到來的季節轉換期,所以出伏養生要謹記這三點。

1、 出伏養肺潤一點出伏過後雖然中午依舊熱,但是早晚氣溫慢慢要降下來了,晝夜溫差逐漸增大,開始走向秋季的過度期,氣候逐漸變得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開始變得旺盛,而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這個時候飲食上要潤一點。
這時候飲食裡要加潤燥食物,例如白蘿蔔。中醫理論認為白蘿蔔性屬涼,入肺胃經。白蘿蔔富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維生素C、萊菔甙等,其中的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2、 出伏喝水多一點出伏天中午的氣溫依然很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耗氧和耗能增加,加上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水分流失較多,血液粘滯度增加,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加重。如果人體大量出汗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會造成血黏度升高,心臟負荷增加。所以出伏天養生喝水也要比平時多一點。

3、 出伏天通風勤一點出伏以後,溫度會逐漸降下來,特別是早晚,雖然不明顯,但是卻給了黴菌的適宜繁殖溫度。一旦遇到雨天,濕度加大,更是給空氣中的黴菌製造了適合生長繁衍的條件。
黴菌的活力很強,一般溫度在25—30℃、濕度在80%以上,並有充足的氧氣時,它們便會生長繁殖。所以在出伏以後要注意通風勤一點,陽光好的午後,經常把夏秋的衣服拿到陽台上晾晾,掛在在通風乾燥的地方吹風透氣。
4、 出伏天睡覺早一點出伏後就準備入秋了,人容易感到秋乏。這是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5、 出伏天穿衣暖一點出伏天過久“秋老虎”漸漸來了,我們大家也漸漸感到秋天的“威風”,秋天正是我們需要防寒保暖的季節,也是一年四季中最容易患流感的季節,所以說,秋季防寒保暖是關鍵。在選擇衣服時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ARSimWY-YeSR6zdChv7Q3b5LxayKCC4NraQXzHRQGaE/?source=tuwen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