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閒下來的時候都喜歡用手指或者棉球掏耳朵,
掏耳朵的時候不僅感覺舒服也可以去癢,但經常掏耳朵真的好嗎?下面來看看醫院專家怎麼說?
首先,掏耳朵所要掏去的耳垢在醫學上被叫做耵聹,
主要是耳道外側皮膚腺體的分泌物,粘合在外耳道具有防止灰塵、細菌、蚊蟲等進入耳朵內部的作用。
其次,耵聹主要粘合在外耳道鼓膜的外面,可以防止大家在洗澡、洗頭的時候水流進耳朵內部而形成感染。
除此之外還具有緩和聲音的作用,避免很大的噪聲直接進入耳朵內部,造成鼓膜損傷。
雖然耳垢有那麼多的好處,但很多總是喜歡用小東西不停的掏耳朵,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專家說經常掏耳朵,不僅不能將耵聹全部清理出來,還會刺激外耳道皮膚分泌更多的耵聹,甚至會形成栓塞。
特別是經常在路面掏耳朵的人,由於師傅使用的挖耳勺過於尖銳,而且用力較大,雖然掏的過程中會感覺很爽,但對耳道內壁損害很大,嚴重破壞了耵聹對耳道的保護作用,輕則會引起耳朵紅腫發炎,嚴重了會導致中耳炎,從而降低聽力。
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才需要掏耳朵呢?專家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就是說耵聹阻塞耳道過多了,出現下面一些症狀的時候,可以專門到醫院找醫生進行掏耳朵。
1、耵聹阻塞外耳道刺激鼓膜,出現耳朵堵悶、聽力下降、耳鳴甚至眩暈的現象。
2、耵聹刺激外耳道皮膚,引起外耳道炎出現耳痛。
3、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經,一起反射性咳嗽。
另外,由於小孩子的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又細又長,直接加大了外耳道損害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能經常給家裡的孩子掏耳朵,特別是嬰幼兒。
那是不是非要等道耳朵堵塞了才去醫院找專家掏一次耳朵呢?豆丁其實不認同的,其實每月只需要藉助專門的掏耳朵工具輕輕掏幾次還是可以的。
但建議千萬不要用棉球掏耳朵,因為棉球頭大,不僅起不到效果,還會將耳垢擠壓進耳道深處造成堵塞,如果真的這樣,就要去醫院找專家了。
可以藉助專門的螺紋耳道環形挖耳勺,先將耳道內的耳垢旋轉成條,然後黏附在螺紋內帶出。
對於殘留的細碎耳垢可以選擇掏乾淨,也可以選擇不掏,如果掏的話可以藉助耳郭勺型耳勺輕輕挖出就可以。
另外專家說不需要掏耳朵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在經常張口、打哈欠、吃飯的時候,下顎不停的運動會自動將耳垢排出耳道,大家認為是不是這樣?
聽完專家給的答案,豆丁總感覺這麼多年的耳朵真是白掏了,一次沒有去找過醫生,但專家說的也好像一本正經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