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後,白晝漸短夜漸長,天氣也慢慢轉冷了。
那麼,在這個新的節點,該怎麼養生呢?今天就來說說秋分後養生的一些禁忌~
“2不吃”
1. 不吃生冷食物
秋分後,雖然天氣轉涼,但像南方不少地區,白天溫度依然不低。此時,你可別像夏天那樣毫無顧忌地吃生冷食物了。
俗話說“秋瓜壞肚”,秋天本來就是容易腹瀉的季節,再貪食生冷瓜果,脾胃自然受不了。而且,寒邪入侵,也容易給秋冬埋下病根。
2. 不大補特補
很多人知道秋天要補,於是一到秋天就開始“貼秋膘”、大補特補。殊不知,這樣會加重秋燥,使燥熱傷陰。
秋天天氣乾燥,燥邪從口鼻、皮毛而入,最易傷肺。因此,秋補應滋養陰氣、補肺潤燥。
秋補重在平補,即選用平和的補品,以食補為主。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應季食療方~
蓮子百合煲瘦肉
做法:去芯蓮子20克,百合20克,適量豬瘦肉,加水同煲。肉熟爛後加鹽調味。
作用:可清心潤肺、益氣安神。適合陰虛體質見乾咳、失眠、心煩、心悸等患者。
西洋參燉豬瘦肉
做法:西洋參10克,豬瘦肉150克。清水適量,隔水燉1~2小時,食鹽調味。
作用: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五汁飲
做法:蘋果、鴨梨、檸檬、荸薺、楊梅洗淨榨汁。
作用:此方具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功效,適用於溫燥傷肺胃者。
“2不睡”
1. 不睡太晚
秋分時節,冷熱交替,日暖夜涼,“秋乏”在所難免。但還是提倡大家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
不過,為了保證睡眠充足以防身體不適,建議比平時多睡一小時左右。
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更要強調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建議:盡量晚上11點前睡覺,中午可以小睡一會兒,20~30分鐘即可。
2. 不帶心事入睡
“自古逢秋悲寂寥”,現在秋天的氣息越來越濃,不少人受到季節影響,容易情緒低落。
然而,憂思傷脾,還會影響睡眠,而睡眠不足又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所以,不要放任自己一直沉溺於悲傷的情緒中。
建議:睡前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做做瑜伽、泡泡腳,放鬆一下。
睡眠不好的人,盡量在相對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睡前避免喝茶、咖啡和奶茶等。
“2不做”
1. 不“凍”過頭
雖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但“秋凍”可不是一味地挨凍,當天氣轉冷、早晚氣溫較低時,記得要及時添衣,否則不但不能增強抵抗力,反而會被凍出病來。
即使要“凍”,也僅限於健康人群,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體弱多病者,早晚氣溫較低時還是適當添點衣物。
此外,南北方氣候差異大,要根據溫度變化靈活增減衣物。
2. 不要暴晒
雖說秋日太陽不像夏天那麼猛烈,但在不少地區,中午、午後的陽光依然很強,所以這個時段不要在太陽底下暴晒。
建議:想曬太陽,可以選在早上10點前、下午4點後,對骨骼健康很有好處。每天可以曬30分鐘至1小時,多曬曬後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