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巧克力嗎?
很少有人會說“不”吧。
那你知道,決定巧克力品質的原料是什麼嗎?
沒錯,就是製作巧克力的必要成分可可豆,類似於咖啡豆,可可豆是可可樹種子的俗稱。
可可樹果實
可可樹是梧桐科的一種熱帶植物,長得高大威猛,花和果實能直接長在樹乾或主枝上。果實很大,長15~20公分,直徑約7公分,熟時干燥,果皮厚,硬如木頭,要藉助刀具費些力氣才能掰開。掰開後,露出裡邊排得井井有條的種子,即“可可豆”。
經過把可可豆發酵、粗碎、去皮等工序做成可可餅,可可餅脫脂粉碎後形成粉末,即為“可可粉”。可可粉在熱水中不易分散,易沉澱,可先用少量熱水攪和使其膨脹,再加入砂糖、乳製品等加熱,便成了美味充飢的可可飲料。
美味充飢的可可飲料
可可樹最初生活在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與今天廣泛分佈在非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截然不同。那時候的可可種子因十分稀少而顯得異常珍貴,據說當地人甚至把可可豆當成貨幣使用,名曰“可可呼脫力”。
到了16世紀上半葉,可可通過中美洲移居到墨西哥,接著流浪到巴西南部,沒想到那裡的土著立馬愛上這種植物。他們採集野生的可可豆,把種仁搗碎,加工成一種名為“巧克脫裡”(意為“苦水”)的飲料細細品味。隨後,大名鼎鼎的探險家哥倫布漂洋過海來到美洲,邂逅了這種植物及其飲料製品,並將它們帶回西班牙。可惜當時的歐洲人有眼不識泰山,竟對這天然美味不感興趣!
可能到1544年,一個來西班牙訪問的代表團隨身攜帶了經過加工的可可飲料,西班牙腓力王子嘗試後才真正產生興趣,進而在全國開始普及這款新型飲品。當時,西班牙人會往這種苦味飲料中加入糖、香料和其他有助於調味的東西,把具苦味的可可飲料變得更適口。漸漸地,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並從西班牙走向歐洲其他國家。16世紀晚期,第一艘運載可可豆的貨船從墨西哥開出,運至西班牙,意味著歐洲已經出現了對可可的消費需求。
雖然人們老早就認識和利用可可豆了,但到1753年,可可樹才有了正式合法的生物學名稱“ Theobroma cacao ”,命名人是偉大的生物學家林奈。他引用了一個希臘詞彙作為可可的“姓”,即Theobroma,意思是“神的食物”。
巧克力的誕生
有一天,一個經營可可飲料的商人在煮可可時突發奇想:這種飲料每次都得煮,實在太麻煩!要是能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水一沖,或直接放入嘴裡就能吃,那該多好啊!
於是,這個商人開始反複試驗,最終真的搗騰出一款固體狀的可可飲料,取名為“巧克力特”,這便是世界上第一代巧克力。以後三百年間,巧克力被不斷改良、創新,經過脫脂處理,才形成了今天我們吃到的現代版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