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癢啊!”夏天常高溫多雨,很多人腳底泡過水後,就出現糜爛發白等症狀,癢得不行,還臭臭的。
醫生告訴你,這可能是得了腳氣。
最煩人的是,腳氣還經常反反复复。腳氣都又臭又癢?也有例外
常見的腳氣有3種型,症狀各不相同:
浸漬糜爛型:足部糜爛發白,常長在趾縫,特別是3、4及4、5腳趾縫間;
水皰型:足底足側,長水皰,乾涸後脫屑;
鱗屑角化型:足底足跟,乾燥脫屑皸裂,常常對稱分佈。可能不臭不癢。
“老足癬”拖著不治,差點沒命
腳氣看似事小,可拖著不治,可能引發手癬、甲癬等,甚至造成丹毒、蜂窩織炎、淋巴管炎等細菌感染。
曾有這樣一例病例:患者是名“老足癬”,一直沒有進行系統治療,後來足部皮膚潰爛,細菌入侵導致蜂窩性組織炎,進而引發全身的膿毒血症,差點沒命!
塗皮炎平、派瑞松?不管用!
方銳華解釋,腳氣,即足癬,源於真菌感染。
皮炎平之類的複方軟膏,其主要成分是激素,激素並不能治愈真菌感染,反而還可能擴大感染面積,加重病情。
泡白醋、白酒?不靠譜!
方銳華表示,醋酸、酒精的確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日常的食醋、白酒濃度較低,稀釋後拿來泡腳作用非常有限。
而像高濃度的,如30%的冰醋酸,則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可能加重病情。
抗真菌藥物,不建議自己用
治腳氣,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用抗真菌類藥物。
建議,外塗軟膏,應選用咪康唑等唑類藥物、特比萘芬等烯丙胺類藥物等。
而碰上鱗屑角化型以及其他“頑固”的腳氣,還需配合口服抗真菌藥物。
不過,“抗真菌外用藥存在耐藥性、藥敏性等問題,口服藥則需考慮患者的肝腎功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
明明好了,為何又反复?
這可能是治療不徹底或藥物強度不夠導致的。
一般而言,症狀消失後,還應用藥兩週左右鞏固。
溫暖、潮濕、封閉的足部環境,最適宜真菌生長。
生活中,還應注意足部清潔、乾爽;
穿透氣鞋襪;
拖鞋、襪子、洗腳盆、毛巾等不要混用,且應經常清洗暴晒;
還可以在足部、襪中、鞋底等撒達克寧散,用來乾燥抑菌。
不過,有些足癬遷延難愈,與遺傳、基礎疾病、足部結構、從事職業等有關。
比如,本身對真菌比較易感,趾縫較密,足部多汗,或所從事的職業需經常穿著膠鞋。
患基礎疾病(像糖尿病)、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製劑的人也較易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