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
秋分正好是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嚴格來說,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對氣血虧虛的人而言,秋分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因為此時節正是採陽補陰的好時候。中醫認為,人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體內的陰陽氣血會隨著氣候變化,即“天人相應”。此時節的陰陽正好處於平衡,無論是偏陽盛還是偏陰虛體質的人,都很適合趁大地處於陰陽和諧平衡的時候,好好調理身體。
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打雷是陽氣旺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陽氣開始收斂,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因為天氣變冷,原本在春夏時出來活動的小蟲,又紛紛回到洞穴中潛藏,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住,以防寒氣侵入。
第三候的“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開始減少,由於秋高氣爽,水汽蒸髮變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沼澤及水窪開始乾涸。
從秋分開始,天氣慢慢轉涼,晝夜溫差較大,氣候變化也無規律,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同時,因為天氣乾燥,易出現咽乾、舌乾、少津、乾咳、少痰、皮膚乾裂等現象,也就是中醫學所說的“秋燥”。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是秋燥,也有溫燥、涼燥之分。一般而言,從秋分開始,人們的秋燥症狀多屬於涼燥。秋分前還有暑熱餘氣,多見溫燥;秋分後,秋風陣陣加上氣溫多變,開始出現涼燥,通常會有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唇燥咽乾、乾咳連連等症狀。
***1、陳皮***
食用功效:陳皮是理氣、健胃、化痰的常用中藥。
食用方式:
宜:
忌:
材料:陳皮5片,黑豆20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200毫升清水煮沸,悶20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補氣,改善中氣不足、腸胃消化不良的情況。
秋食蟹,正當時。
但要注意幾點:
●
中醫認為,蟹味鹹,性寒,可補益精氣、清熱養陰、強筋壯骨。順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分的確是適合吃螃蟹的季節。
雖然螃蟹的營養價值高,但蟹膏和蟹黃含膽固醇較多,建議腎病、痛風、高脂血症患者,不要多吃。
●
從中醫角度而言,螃蟹為寒涼之品,再與性質寒涼的食物同時食用,易加重脾胃虛寒,導致不適。
烹調螃蟹時加入姜、蔥、蒜等,有助於去除螃蟹的寒性,驅寒祛濕,增進食慾,還能達到殺菌的作用。
紫蘇,辛溫散寒,行氣寬中,可解魚蟹毒。在螃蟹下面墊一些紫蘇葉或與姜、蒜一同蒸,或者吃完螃蟹後喝杯紅糖薑湯,都可以達到中和螃蟹寒性的效果。
●
中醫認為,白蘿蔔性平,味辛、甘,可下氣消食,除痰潤肺,解毒生津,和中止咳,利大便。所以,秋分後的白蘿蔔是緩解深秋“涼燥”的當令蔬菜。
另外,白蘿蔔含有辛辣味的芥子油,可以分解肉類脂肪,有助於預防高脂血症。同時,白蘿蔔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利於排便,預防便秘。
●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這是指蘿蔔和姜有極高的食療價值。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白蘿蔔熱量低,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膳食纖維、鈣﹑磷﹑鐵等,還含有雙鏈核糖核酸,可誘導人體產生干擾素,調節人體免疫力。
食療方:
材料:白蘿蔔250克,酸梅兩顆,鹽適量。
做法:1.白蘿蔔洗淨切薄片連同酸梅一起放入鍋中。
2.加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取汁,加鹽調味即可。
效用:寬中行氣,化積滯,下氣生津,清熱化痰。
祝您秋安。